河南古树群衰亡速度惊人

  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向本报披露的3年调研报告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旱涝灾害频发、地下水位迅速下降的大背景下,古树的生长环境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上古树老龄化带来的抗病虫害、免疫力变弱和未能及时养护等原因,在近20年内,河南古树及古树群正以惊人的速度衰败和死亡,而这亟待政府立法保护。

  【警示】

  4万多棵古树正在加速衰亡

  据省林业厅厅长王照平主编的《河南古树名木》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河南挂牌建档的现存古树名木有43658棵,其中国家一级古树2988棵,国家二级古树3947棵,另有3万余株属于国家三级古树。

  然而,本报记者多方探访古树及古树群发现,当前部分散生在乡野包括部分生长在公园、景点、宗教场所的古树、不少长势堪忧,特别是树洞中空、病虫害严重、树干倾歪、垃圾围根等问题,已经危及古树生命。

  这种严峻的状况,在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向本报提供的《河南古树保护项目报告书》、《河南古树保护调研报告及政策建议(讨论稿)》上,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报告书用翔实的图表披露,当前古树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政府机构和建设开发单位不能善待古树,带头进行砍伐和移栽,使得大树进城之风愈演愈烈,许多古树在被偷挖移栽中死亡;受利益驱使,人们都对具有经济价值的古树掠夺性采集,造成古树损坏乃至死亡等。

  【建议】

  保护古树,观念需要转变

  “郑州市2001年建设经纬广场,园林部门专门派人从西峡县的深山老林里移栽古树,当时还让媒体宣传报道。现在这种古树移栽之风并没有被遏制,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带头转变这种错误态度了!”自然之友志愿者彭保红说。

  省林科院研究员、教授董云岚说,古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保护不力,体现在责任人和单位对古树生长状况、长势的诊断缺乏权威技术手段的支持,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还没有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别说病虫害了,现在城区的、村里的、名胜古迹里的古树,有多少能享受到树冠外3米以内范围是绿地待遇的?连有些主管部门都不懂养护,你怎么去保护古树?”

  “现在,我省除个别省辖市外,还没有一部全局性的古树保护法规,来约束古树移栽和管护。”自然之友河南小组第一、二届组长崔晟与不少志愿者和专家团队成员都提出了古树保护立法滞后的问题。他们认为,应该尽早立法,把古树纳入文物保护范畴进行保护,对违法采伐、倒卖、移栽、损坏古树的责任人和单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不是几乎没有惩戒力度的民事或行政责任。

  相关链接

  给古树当医生,你也能行

  国内林业研究权威、河南省林科院研究员、教授董云岚说,针对一些古树长势不佳的情况,若能从以下几点进行介入保护,古树的寿命将会大大延续,需要保护古树的朋友不妨动手试一试:

  1.要清除古树树冠投影下生存的乔、灌木和杂草,以保证古树生存所需的营养空间。

  2.改善土壤环境。对板结的地面打孔,或对树冠投影下的地面覆盖由植物材料组成的碎木屑,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蓄水能力。

  3.加强水肥管理。每年春季4~5月份灌2~3次透水,11月末或12月初进行冬灌,对生长在地势低洼地带的古树,修建排水沟及地下渗水管网。

  另外,对于生长较健康的古树,在根际周围以施厩肥为主,对长势较弱的古树,以树干滴注液态肥为主。

  4.对古树的病虫害要做好防治工作。

  另外,不少古树都有树洞,为防止顽童在树洞内点火或扔炮,可用红胶泥与白石灰并加少许农药搅拌后填充树洞,这样还可以防止雨水渗入树洞,并能防止害虫在树洞内繁衍导致的树洞越来越大。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