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家的策展人:邱志杰的策展思路

  七年之后 重拾策展路


  思想天马行空的艺术家邱志杰在结束了2005年南京三年展的策展之后,就很少再介入策展人的行列了,今年,他又拾起了策展人的角色,执掌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引起颇多议论。


  他用了一句玩笑话来解释:“七年前的‘未来考古学’南京三年展之后,我曾经扬言不再策展,最近网上又传说我开始策展了,很多同学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其实大家还是可以相信‘爱情’的。七年来我是将我的策展的冲动转变换了教学的冲动,而且我认为合格的美术学院的老师应该要经受策展的训练。”


  他个人比较欣赏把知识和修身合一的工作方式,他认为各种社会身份应该相互滋养,艺术家身份是作好策展工作的一个前提,反过来也一样,曾经策展的经历成为做好艺术家的前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展方式:“思想地图”代替策划方案与理论文章


  2006年7月6日,邱志杰在他的官网里发表了声明:“从今日开始,拒绝为任何人写艺评文章。我写和艺术有关的文字,本意是澄清思想,自我求助。免得被伪批评家伪装成学术的胡说八道弄晕了脑子——至今也还是这一目的。不意近年以来,约为画册画展作文者渐多。四方亲朋,多处设局。强我所难,百口莫辞。分身乏术,身心俱疲。兹有此告:今日之前之旧约,将尽快清账。自今日始,请诸方君子,好我恤我,勿开尊口,以免尴尬。强我为文者,即是陷我害我,侮我辱我。有欲再三相强者,请自行下载本段文字使用可矣!”


  邱志杰在今年也不会为上海双年展写很长的理论文章,他选择了一种“思想地图”的方式来代替策划方案,将上海双年展的工作结构图以地图的形式绘画出来,对照电厂发电的结构图,资源的转换,各种工作的关系,如何进入观众的经验,最后回归到博物馆的系统里。其中包括展览如何进入艺术批评与市场的过滤,观众经过视觉经验如何输出成为新的意识,从而如何激活城市生活,例如乡村重建、废墟改造、日常生活的重新评估和理解等都画在了地图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sources 溯源:这部分是关于文化与思想资源的回溯与转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form 造化:这部分是关于当代生活和文化生产的转换与化成,之后要经过艺术批评艺术市场等环节的过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于文化和历史遗存的涅槃与复兴。将主要聚焦于废墟再生,各地工业遗址和社区改造、手工艺复兴和乡村建设等,展示世界各地对历史的重访和重塑的努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各种工作最终回归至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系统中


  邱志杰在接到了上海双年展的工作任务之后就开始画,每次跟联合策展人讨论之后会重新画,他也会将这种持续的画地图的行为教给艺术家来一起工作,他说:“我给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工作其实就是画这个地图和写地图评注的工作,这也是我这个艺术家重新当策展人对策展工作作出的一点创新。”


´,´

  在经历了两次专家会议与一次策展人会议之后,上海双年展的展览结构、学术主题、艺术家提名、城市馆、赞助和宣传方案等事项已经逐渐明确起来。


  2012年上海双年展展览地点从上海美术馆移师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开馆展,展览从10月份延续至明年4月份。展览主题延续上海双年展一直以来的城市话题,主题为“重新发电”,展览包括主题展、特别展、城市馆、戏剧表演和教育项目,其中城市馆是今年新纳入的亮点。由于展览规模庞大,邱志杰采用了三级结构的策展团队,他担任总策展人,并邀请了三位联合策展人。


  三位联合策展人分别是德国的艺术理论大师鲍里斯•格罗伊斯、美国的年轻策展人简斯•霍夫曼(Jens Hoffmann)、和香港汉雅轩的张颂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左至右:邱志杰、张颂仁、简斯、格罗伊斯


  邱志杰如何选择联合策展人?


  当雅昌艺术网提出了策展团队组成方式和联合策展人的选择标准问题时,邱志杰得意的说这是他已经准备好回答的问题,他说他选择联合策展人的一个标准是寻找老师,为了选择联合策展人邱志杰读了很多书,现在正在死啃博伊斯的书。


  他说:“我最初在邀请联合策展人时就对自己说,我要邀请三位自己的老师,他们所带来的是我所没有的东西,就是能够作为我的老师的,我就发出了邀请,最后他们三位垂青于我,在无数的邮件讨论和沟通之后,最终定下了三位作为联合策展人。三个人来自不同的背景,刚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


  除了寻找老师的原因之外,邱志杰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联合策展人之前所擅长、熟悉的的不同区块的艺术版图,他说三位联合策展人与他组成了一个完美的结构。


  鲍里斯·格罗伊斯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理论大师,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生态非常熟悉,甚至对中国革命史也非常熟悉。他了解中东、东欧、俄罗斯等地的艺术。


  格罗伊斯1947年出生于德国柏林,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媒体理论家和哲学家。他目前是纽约大学的全球特聘教授,从事俄罗斯和斯拉夫研究,兼任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的高级研究员。他一直担任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艺术与媒体中心的美学、艺术史及媒体理论教授。


  简斯•霍夫曼非常年轻,很有活力,喜欢在全世界各地穿梭,每天和全球无数个艺术家进行邮件来往,特别了解拉美、中东的艺术。


  霍夫曼1974年出生于哥斯达黎加,自1997年以来,他组织了多次展览,目前任旧金山加州艺术学院沃迪斯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2009年,他合作策展了波多黎各第二届圣胡安三年展,2011年与阿德里亚诺•裴多沙(Adriano Pedrosa)合作策展了第12届伊斯坦布尔国际双年展。霍夫曼既是策展期刊《展示:展览制作期刊》的创始编辑,邱志杰推荐他的书籍《下一届文献展应该由艺术家来策展》。


  张颂仁则对东南亚、印度、蒙古等大亚洲范围内的艺术比较了解。


  张颂仁很多年来倾注了精力在一些特别具体的项目上,例如乡村改造、手工艺运动、中国印度的文化交流等项目有极高的敏感性,在中国的艺术家还没有关注蒙古的时候,张颂仁开始关注蒙古。最近有些艺术机构在做印度艺术,但其实是张颂仁在推动了很多年的交流之后才出现这种状态。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汉雅轩画廊艺术总监,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联合创办人,国际艺术批评家委员会(AICA)香港分会联合创办人。


  四位策展人如何合作?


  提到邱志杰与三位联合策展人的合作方式是否有具体分工时,邱志杰说:“目前的工作是以联合工作和频繁的互动为主,各自拿东西出来,互相激发对方想象力的过程。因为前期需要了解和磨合的过程,我已经在策展地图上画出了即将进行的合作方式,其实最后是在不同的工作中会形成默契,而自然就形成了分工。


  邱志杰举例道:“我们一起从上海飞北京,在机场我与格罗伊斯进行讨论,我告诉他我的‘总体艺术’的版本,他告诉我他的概念里的‘总体艺术’以及斯大林的和瓦格纳的‘总体艺术’,我们会聊的特别愉快,所以就觉得这个策展工作变成很幸福的事情。”


  此次双年展框架大,作品多,因此策展团队比较复杂,分三级结构。除了总策展人与三位联合策展人之外,开幕表现会有总导演,特别展会有项目负责人。而今年所纳入的“城市馆”概念中,每一个城市都会有单独的策展人。


´,´

  邱志杰介绍:


  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总体艺术工作室主任。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导师组成员。作为活跃的艺术家。邱志杰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和收藏。他的主要个展包括:2009柏林世界文化宫,2009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08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等等。他参加过的主要群展有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等等。


  他同时是影响广泛的理论写作者。曾出版《影像与后现代》、《给我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总体艺术创作基础教程》等艺术理论著作。即将出版重要著作《总体艺术论》。


  2003年以来,邱志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总体艺术工作室. 在这个工作室的教学中他提出了不断发展的“总体艺术”的概念,在正统美术教育体制与当代艺术体制之间构造了一种活泼的力量。总体艺术工作室的教学和创作实践,以文化研究为基础,大量引入社会学、考古学、媒体研究的知识背景,以社会调查、符号分析和事件介入日常生活经验,发展出一种将观察、行动、装置、现场艺术、事件艺术、写作和策展等多种要素糅合于一体的复杂的文化生产实践。


  作为策展人,邱志杰共同策划了1996年《现象与影像:中国录像艺术展》、以及1999-2004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02年《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录像专题》、2005年《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