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谈天说地讲做人
作者:刘倩
去年12月26日,韩美林(微博)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开幕,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近6000平米的展览面积中的近3000件展品每天吸引近万人参观。新年刚刚结束,2月2日,韩美林在以《天·地·人·艺》国博讲堂讲述了自己的为人之道与为艺之技。
韩美林是一个自由习惯了的人,针对讲座主题他认为就是要跟大家交流做人学艺的一生路程,他的一生很有戏剧性,不过他认为无论再怎么转折,他这一生就走了一条路——艺术道路。
很多人都说韩美林是一个杂家,绘画、书法、雕塑、设计,样样都掺和。韩美林认为自己生在现代社会就必须是一个杂家,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他感觉到以前学的东西太少,应付不了现实的需要。他说:“在现实这个条件来讲,我必须认识这个世界,我要弄清这个世界,我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的艺术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因此,我要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是必须要知道我怎么做人?所以我今天就给大家讲我是怎么做人的?我必须要知道我身上担当的责任,我身上扛着一个责任,这个责任——就是艺术。”
韩美林:创作动力来自于羞辱 呼吁国家注重本土文化
韩美林呼吁社会关注大到宇宙小到细菌的天地。宇宙中从有机的、无机的,从人类到动物、植物、矿、水、山、空气。要对这个世界产生感情、产生爱,你必须了解它,才能产生爱。韩美林继而呼吁人们应该关注环境、爱护动物,他所看到的这个社会对于森林的破坏、水资源的浪费和对动物的狩猎让自己很痛心。而他在作品中却不言苦。而他创作的动力却是由痛苦所引发来的羞辱,他说:“我的动力不是掌声,不是鲜花,更不是美女,也不是名、利,前呼后拥,不是这些东西,我的动力是羞辱,人类带给我们自然界、带给我们地球的羞辱,我自己做错的事、害臊的事,还有别人给我的侮辱,反过来的、正过去的,相辅相成的这种关系,组成了我一生都用不完的动力。”
韩美林提到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要灭一个国的话,先从它的文化下手,我们现在怎么还不重视?去年六中全会有了文化发展的规划,可是要警惕文化产业化成为教育产业化的双胞胎概念。
中国艺术不应与世界接轨
韩美林在讲座中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他5岁就写字,6岁时就接触了篆字,他说:“当时太小很调皮,跑到土地爷后面掏出来都是一些篆字,“六书分类”、“宋文古奏”、“四体千字文”等,从那开始认识了篆字。从这一天启蒙的时候,对我现在的影响都非常大。”他的作品天书就是这样从6岁到76岁中不断的学习和磨练的成果。
韩美林对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的经济、科技都可以与世界接轨,却认为艺术不应与世界接轨。他认为:“这个世界怎么组成的?就是因为有各个不同的民族、各个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特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艺术流派,这个世界才美好,这个世界假如没有印度、没有中国、没有希腊、罗马,没有非洲,这个世界还有趣吗?“
他在现场介绍了中国文化中的乾坤:“乾坤再造,一乾一坤,又像日、又像月、又是火、又是水、又是暖、又是冷、又是黑、又是白,又像一个卵子,又是一个精子,乾是男,坤是女,不得了。”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韩美林认为艺术家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他讲述自己的童真故事:“我76岁了还童心,画着画,一听飞机来了,飞机离我们很近,赶快放下笔看飞机去,看完飞机回来再画画。脖子肿了,去医院,新修的灯、玻璃、门窗漂亮得地上滑溜的不得了,来了一个滑雪的姿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