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名人故居范例

名人故居,向来是游人青睐的地方。

比如欧洲。到法国巴黎,就想去看看梵.高笔下的《夜晚露天咖啡店》,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与他声名同样十分响亮的情人波伊瓦经常光顾这家离住所不远的咖啡馆。意大利的古迹虽俯拾即是,若到了佛罗伦萨,但丁故居肯定是要去的。到英国剑桥大学,牛顿的故居肯定不会放过。那么,这些世界顶尖级的名人故居,现在都是什么样子?

德佛罗朗咖啡馆。这家名播欧洲的咖啡馆现在还在营业,它位于一条热闹大街的十字路口旁,有一个玻璃门棚。门棚中的座位最抢手,因为在那里抬头可见蓝天白云,低头可见街边小景。楼上还有一间约二三十平方的小房间,萨特在创作的黄金时期,几乎每天都光顾这里,写下许多名著,跟波伊瓦约会。它有固定的座位,里边靠窗的那个。现在,一如当年的模样,只是桌上多了一块极不显眼的铭牌——“萨特曾在此座位上写作”。这个座位,全巴黎的人都知道,很少有空的时候。

牛顿故居。其实就是当年他在剑桥大学读书时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牛顿住过的宿舍,现在还是学生宿舍,惟一不同的是,能住进这间宿舍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设施很陈旧,可学生们都能以入住为荣耀。这也是每年刚入校新生和许多游客们必来瞻仰之地。

但丁故居。位于小巷里面的转角处,是一幢三层的老楼,厚墙小窗,前门有一盏铁灯,一个井台。铁灯无光,井台有盖。1265年,但丁出生在这里,35岁这年,被夺权的当局驱逐离开故乡后,又两次缺席判他死刑。背着十字架流亡的但丁,写下了《神曲》等世界名著。就是这样的名人故居,管理当局连“但丁故居”几个字都“不敢”凿在墙上,只挂了一小幅印有诗人头像的蓝色布慢。因为凿了就不是当年的原貌。

外国人用最恬静、原生态的方式对待名人故居,让历史在岁月流转中沉淀,除了更让人舒服,更让后人对名人们的敬重。腾空了、改造了、重修了,游人就无法感受到当年的生活气息。而这些名人故居要是放在中国,早成了大卖点,因卖点而炒作,因炒作而金光闪闪;房屋肯定要腾空,游客挨个进去挨个收钱;苹果树一定成了摇钱树,它会成为图片、成为徽章、成为各种各样的工艺纪念品,带动多少相关产业。因为,这种情况在中国太多了,不这样做,并不是觉得对不起那些故去的名人,而是白白浪费了这些可产生巨大旅游经济效应的社会资源。至于把名人故居包装起来去赚钱,它背后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教育意义,谁还顾得上?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