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背后的盗墓贼
一封寄到记者手里的奇怪鸡毛信,引出了一件盗墓案。神秘寄信人与盗墓案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采土场挖出西汉古墓,背后高人有何来历?犯罪嫌疑人落网,终将解答所有疑问。请看《王刚讲故事》之
1
鸡毛信牵出金陵古墓被盗案
2011年3月1日,江苏《金陵晚报》记者王聪收到了一封奇怪的读者来信。它的正面很正常地写着“《金陵晚报》收”,但是背面却画着三根鸡毛,下面落款写的是“鸡毛信”。
鸡毛信?这东西可有年头了,那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儿了。那时候,所谓鸡毛信指的是十万火急的加急信件。眼下,王聪拿着这封现代版的鸡毛信,心里是又好气,又好笑这都啥年代了,您要是真有急事的话,打个电话或者上网发一封Email,那多快呀!怎么会想到发鸡毛信呢?这位读者是老电影看多了,还是故意恶搞呀?
随后,王聪顺手拆开了这封信。乍一看,字数还不少,洋洋洒洒地写了6页之多。仔细看时,开篇的第一句话马上让王聪愣住了:“我是罪人郑金彪,因目前身体欠佳又不敢去自首,怕被里面人打,我很茫然。”
紧接着,这个自称罪人的郑金彪又向报社提出了一个请求:“恳请贵报派人陪我一同去马鞍镇派出所投案自首,跪拜。恳请人郑金彪。”
罪行不小,要自首?那么,这个郑金彪到底犯了什么罪呢?关于这一点,他在信中也进行了说明:“我看到贵报刊登的六合潘家花园古墓被盗,我是参与者。”
一说起古墓被盗案,王聪立刻想起来了!前不久,他们报社确实刊登过一篇关于南京市六合区潘家花园古墓被盗案的报道。可是王聪分明记得,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已经抓到了。难道还有漏网之鱼?这个自称罪人的郑金彪真是犯罪嫌疑人吗?他目前藏身何处,又在害怕什么呢?此外,还有一点可疑之处:郑金彪在信中说了这么多,但却没有留下联系方式,这让记者怎么找他呀!王聪越想越觉得蹊跷。看来,想知道郑金彪的身份和他的真实意图,还得从那起轰动一时的古墓被盗案入手。莫非这起案件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好在王聪还大致记得那起案件的来龙去脉:公安机关接到了群众的反映,说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胡家山的一个采土场好像不大对劲儿。采土场不运土,却一个劲儿往外倒腾瓶瓶罐罐,这就有点儿可疑了。其实,早些天村里就有传言,说是采土场在挖土的时候发现了文物。这私运文物可是犯法的事,得报警啊!
警方从村委会了解到,这个采土场不久前被一家建筑公司承包了,幕后管事的人名叫曾老四,还有一个帮着管理采土场的本村人,名叫胡兆财。村里人说,胡兆财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这和警方掌握的情况大相径庭:胡兆财最近出手阔绰,十分有钱。
行踪诡秘,突然变富,警方由此判断,胡兆财很可能是在倒卖文物!不迅速采取行动,再想追回文物可就难了。事不宜迟,必须马上抓人。
胡兆财很快被警方拘捕了。刑警在他的手机里发现了大量的照片。一看到这些照片,刑警都惊呆了。只见照片上的器物件件精美绝伦,就是不懂行的人也看得出来,这是文物,而且很珍贵,很有分量!那么,盗墓贼究竟挖到了什么人的墓?现在这些宝贝在哪里呢?
据胡兆财交代,这些文物大部分还没来得及出手,现在就藏在老板曾老四的家里。警方得到线索,立即对曾老四实施了抓捕。当刑警冲进曾家的时候,又一次目瞪口呆好家伙,都快赶上东海龙宫了,全是各种各样的宝贝!
按说这些刑警平时也破过一些文物案,见过些阵势,可今天太不一样了,满屋子琳琅满目的文物,都不敢估价。等曾老四家西面的房间一打开,一个装满了水的大玻璃箱里又冒出了稀罕物!
这些造型别致的碗状物,刑警从来没有见过,就连在书上,他们也没有看到过。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赶紧连夜求助文物专家吧。
经过专家鉴定,这些东西还真是十分值钱,那都是西汉年间留下来的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初步可以肯定,其中有国家二级文物19件,三级文物60多件,价值之高,规模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原以为几个搞建筑的人合伙挖出一点儿东西,顶多也就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小打小闹。可照现在的情形看,真是不得了,他们挖到的是一座西汉的大墓,而且墓主人很可能是王公贵胄,身份十分显赫!
难道这伙人真是撞大运撞上的吗?这时候,盗墓贼胡兆财主动交代:“我们哪有那个眼力呀,这都是受了高人的指点,这人很神秘。”
2
神秘人协助盗出百余件文物
胡兆财说话了:“我交代,我们本来干的是正经买卖,就是挖土,然后卖到各个建筑工地。可是在胡家山土场开始施工后,我就发现,有两个陌生男子总在采土场周围转悠,而且他们还经常趁人不备,手持细长铁棍,在土堆中扎来扎去,那情景相当古怪!”
胡兆财说,当初看着这两个拿长铁棍的人在地上扎来扎去,他很不乐意:“你不是我们场的工人,凭啥在我们的地盘上动手动脚呀?”他把其中一个人拦了下来询问。那人微微一笑,很坦白地告诉胡兆财自己是专业盗墓的。
盗墓的!这胡兆财打架喝酒行,可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盗墓贼呢!更不知道他们手里拿的那家伙什儿就是传说中的洛阳铲。后来他才听说,跟他说话的那个人有个响亮的外号,叫郑大呆子。这人有个特点,南京哪里有建筑工程开挖土方,他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干啥呀?找宝贝!
郑大呆子说,胡家山土场一带风水好,可能有宝贝。胡兆财当时是将信将疑,可是就在2010年10月末的一天,工地上的工人们突然喧哗起来,他们从土里挖出来几个陶罐,而且在挖掘过程中被弄坏了,有些残损。这些陶罐值钱吗?值多少钱呢?接到电话很快赶来的郑大呆子说:“这是西汉时期的文物。赶紧挖,后面肯定还有更好的!”
点土成金!胡兆财这回彻底服了,这郑大呆子简直就是财神爷!看到发大财的机会,他能不动心吗?什么采土啊、施工啊,那都是浮云了,赶紧找人把采土场看起来,挖宝吧!就这样,胡兆财时刻不离采土场,还留下了郑大呆子的电话,因为郑大呆子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外行,容易把东西弄坏了,我知道该怎么挖,也知道挖到了东西怎么处理,需要我的时候,尽管找我。”转眼到了2010年11月2日,工人们在挖土时挖出了一块木板,胡兆财赶紧叫停,上前一看,这块木板纹路细腻,还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这是什么呀?胡兆财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急忙打电话叫来了郑大呆子。
郑大呆子还真不含糊,一到现场就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清理土方,没几下,就打开了古墓。刚一打开,众人大吃一惊,里面全是水。
一看到水,胡兆财有点蒙了。可是,郑大呆子却像疯了似的两眼发亮,欣喜若狂地说:“挖到大墓了,发财了!”后来,众人把水舀出来,里面露出了一些坛坛罐罐,包括一些漆器。
胡兆财等人这时候对郑大呆子有点儿奉若神明的意思这可真是财神爷啊!他能预言东西在哪儿,如何摆放,他说有啥就有啥。随后,胡兆财等人又在墓里发现了不止一具棺木。在第一具棺木里找到了很多漆器,而第二具棺木里大多是青铜器,甚至包括武器。
郑大呆子和一个姓常的人在墓里捞东西,每捞上来一件大东西,就告诉胡兆财“这个价值60万”,“这个价值50万”。
听了郑大呆子的报价,胡兆财和曾老四的眼睛都直了,这50万、60万的,一件件往外掏,太刺激心脏了……两人幸福得都快晕了!
您猜猜,那天一共出土了多少件文物?一百多件!胡兆财和曾老四相视傻笑:“兄弟,咱发了,发大了!”就在这时候,他们心中的盗墓大师郑大呆子搓着手上的泥土,从墓里面露出了头,面不改色,微微一笑。胡兆财和曾老四这才觉得自己有点儿失态,这显得自己太没见过世面了。于是,两人咽了咽口水,缓了缓心跳,准备上前表示感谢,顺便商量怎么分赃,不料郑大呆子先开口了。他说:“别说了,我别的啥也不要,只讨一样东西。”“啥东西?先生您说!”郑大呆子伸手一指,说:“我要这棺材板!”
盗墓者是贼更是历史的罪人
这郑大呆子真是让人摸不透。按说,这次盗墓,他是总指挥呀,这么热心地帮忙,没道理只要几块棺材板吧。当然,这只是曾老四和胡兆财的想法,他们不傻,绝对不会相信郑大呆子是义务帮忙来了。他要这个东西必然有他的道理。那么,这棺材板有啥特别之处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棺材板很值钱,是金丝楠木的。
金丝楠木可不简单!不用专家解释,稍微懂点儿行市的人都听说过,在中国古代,金丝楠木是皇家才能用的东西,比如皇帝坐的龙椅就是金丝楠木的。那么,这座汉墓的主人能用金丝楠木打造棺椁,他是什么身份啊?
曾老四这时提出异议了:“你郑大呆子不能欺负我们不懂行。咱这样吧,有什么好东西,一块儿卖,一块儿分吧!”毕竟,采土场是他的,人多势众,郑大呆子也不好说什么。但是,这个专业盗墓者当时有些着急了。当天晚上,他就找人联系了买家,把棺材板给卖了,几人分赃之后,郑大呆子就神秘失踪了。
调查到这里,警方已经确定,这个郑大呆子应该就是给报社写鸡毛信的郑金彪。他发现的这座古墓非同小可。要知道,南京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美称,一个连棺材板都是宝贝的墓葬,到底还埋藏着多少秘密呢?那个行踪飘忽的郑金彪,又在打什么主意呢?
带着从胡兆财手机里复制出来的文物照片,警方找到了当地的文物专家,希望能揭开这座古墓的神秘面纱。
专家说,南京市六合区在古代称为棠邑,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城邑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次出土的西汉文物,件件价格不菲,而那些已被卖掉的棺木,更是价值非凡!
专家告诉记者,这座汉墓的墓室和棺椁如果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的话,将是国家一级文物,而且是南京市的汉墓中级别最高的一座,也是出土文物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座。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曾老四虽然是个粗人,但是为了能卖出高价,对剩下这些文物保存得还算不错。专家随后一一进行了甄别。鉴于这些文物的规格,不用说,墓主人的身份一定非同寻常。他究竟是谁呢?专家说,一切谜底都在已经被郑金彪卖出去的棺木上!
那两具金丝楠木棺椁如今在哪里呢?胡兆财和曾老四对此是一问三不知:“我们不知道,那都是郑大呆子干的。”在他们被捕后,郑金彪也彻底没了消息。谁知一个月后,郑金彪却主动给报社寄了一封鸡毛信,还说自己有罪,想自首。这人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如果能找到郑金彪,说不定就找到了解开古墓之谜的钥匙。事关重大,金陵晚报社赶紧把情况告诉了警方,并在第二天刊发了一篇报道。
然而,在报道刊发几天之后,郑金彪还是没有任何消息,看来指望他自首似乎不太可能了。警方并没有放松对他的侦查,最终通过其他线索,在四川省成都市将其抓捕归案。
在审讯过程中,郑金彪交代了自己给报社寄鸡毛信的真相。原来,鸡毛信是他使出的一个缓兵之计,想借此来迷惑警方,其实他当时已经持一张假身份证离开了家,准备就此隐姓埋名,再不露面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次犯的事大了!
交代过程中,郑金彪的职业病又犯了,给警察介绍上了:“据史书记载,六合区一带古称棠邑,西汉时期曾先后有四位棠邑侯。根据出土文物的数量和规格来判断,这座墓极有可能与一位棠邑侯有关!”
既然已经归案了,赶紧说出那两副金丝楠木棺椁的去向吧,解开古墓之谜应该指日可待了。
2011年3月的一天,一辆卡车驶进了南京市六合区公安分局,两具失踪了4个多月的棺椁终于被送了回来。可是,当望眼欲穿的考古学家看到这些棺木的时候,脸上的喜色却瞬间凝固了。
考古学家王兴平告诉记者,棺木没有完整的,全部被撬断了,有的只有几十厘米长,最长的也只有两米多。这么一个重要规格的墓葬被如此野蛮地彻底地盗掘了,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对文物、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考古工作者做文物考古最痛心是什么?是对历史信息的毁灭。“假如这个墓葬是经过正规考古发掘,用科学的手段,一步一步来,我们就能从葬制、器物、器物排列组合的规律等着手研究。这些器物本身跟当时制度有一定的关联,甚至有可能直接找到有文字的器物或者更重要的能透露出墓主人信息的东西。那样的话,这个意义有多大!”
棺木被毁了,线索彻底断了,考古学家气得直拍大腿!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次和历史隔空会面的机会,说不定就可以发现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说不定就能破解一个千百年来的未解之谜,可同样的机会摆在盗墓贼的面前,他们却除了钱什么也看不见。这些盗墓贼不但偷走了值钱的文物,更偷走了那些比钱更珍贵的历史信息!
说来令人痛心啊,尽管文物部门后来组织人员对胡家山一带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但正如专家所说,由于墓室已经被全部毁坏,那些有可能指向正确答案的线索,最终都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再也无迹可寻了。
有人可能在想,为什么考古工作者不能走在盗墓贼的前面呢?这么说吧,秦始皇陵就摆在那儿,考古界却至今也不敢轻举妄动。为什么?你懂的。但这些道理,唯利是图的盗墓者却从来也不考虑。
从这个意义上说,盗墓者不但是法律上的罪人,更是历史的罪人、子孙后代的罪人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