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施杰云:书画如其人

  朱传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好友王桥的农庄(简称桥庄),结识了书画家施杰云先生。乍一见他,他那古铜色般的脸就和他的性格、举止一样,显得有些木讷,不善言辞。但那只是初见印象,他的脑海里却灵光四射,充满着智慧的音符。我深知他的为人,甘于淡泊、不趋势力、忠厚诚实、禅心逸态。在他俚语自提小像诗中所言:“一个痴汉,本是山人,心如止水,伪去真存。”中国著名作家聂鑫森先生是这样评价的:“在书画界施杰云是一个通才,能书、能画、能治印、能作诗,而且都具有相当的功力,让人很是羡慕,而功力的逐一积累,并非他只是靠下苦功获得,更重要的是修炼一种人格精神的境界,使生命得到一个极其自然、极其自由的形态,再加上身手的劳作,才有如今的成功。”

  元青花上宣纸这是书画界的一个禁忌,中国画向以墨的浓淡来代表颜色的深浅,讲究黑白的对比,而书画家施杰云另辟蹊径,大胆借鉴青花瓷的艺术,以青代墨,用于传统绘画创作,使作品回归自然本色,创造出一个独特的青花世界。走进他的书画室,见到他的青花绘画作品就像是走进了宋代诗人范仲淹《苏幕遮》诗中所描述的秋色如波、波上寒烟翠的境地,会使你感觉到初秋荷花塘的清凉与惬意,由于他对青花瓷绘画的长期研究与修炼,构筑了一个自己的青花世界。他是以自己的艺术功底做后盾,同时也是他的禅心逸志对艺术的最高领悟。

  施杰云先生的作品与他做人如出一辙。他的书法作品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胸罗万象,书卷之气十足。细细品读,深知他对一些名帖名碑的揣摩下过大力气。笔笔画画皆有渊源,特别是对木简书更是心领神会,而又能跳出藩篱,成其面貌。他的书法作品充满着一种本真。去雕饰、存静寂,内在张力却是震撼人心。书以笔为质、以墨为文。施杰云先生笔墨为书画、书画如其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