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巧妙化解首起民间赌石纠纷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赌石,被很多人称之为“疯子买,疯子卖,还有一个疯子在等待”的疯狂行为。去年10月,在昆山市就发生了一起因为赌石而造成的纠纷。去年2月底,买家丁华(化名)斥资450万元买了6.7吨的玉石毛料,没想到开光后发现毛料的价值还不及投入的一半,丁华认为上当受骗不愿付款。卖家赵民(化名)则说丁华眼光不好,2011年10月,赵民一纸诉状将丁华告上法庭。2011年12月底,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巧用坊间惯例,化解了昆山市首起民间赌石纠纷。

  丁华是一名玉石爱好者,看到周围一些朋友因为赌石发了财,他的心蠢蠢欲动。2009年,丁华开始涉足赌石行业,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只投资几万块钱试试手气,慢慢地,他的投资越来越大,与苏州市的玉石经销商赵民成为长期合作伙伴。

  2011年初,赵民从别处弄来6.7吨的玉石毛料,并把此事告诉了对赌石感兴趣的丁华,并说玉石毛料价值至少千万元,有兴趣的话要早点下手。经过考虑,丁华决定赌一把。于是,2011年2月底,丁华就与赵民签订了《碧玉购买合同》。记者在《碧玉购买合同》上看到,合同标的物为一块重6.7吨的玉石毛料,其合同价值高达450万元,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并一次性付清。

  交易达成后,丁华就对玉石毛料进行了“开光”程序,即在石料上打孔鉴别,发现这块6.7吨的玉石毛料价值远远达不到当初签订的合同450万元的价值,甚至还不到一半。丁华认为上当受骗,迟迟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付款。赵民多次催款无效后,于2011年10月把丁华告上了法庭,要求丁华按照合同的约定付款。

  承办法官通过了解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灵活运用坊间“赌石”的交易惯例以及买卖习俗,就本案中被告丁华“入行”时间较短,其本人不愿意再从事玉石交易的情况,与双方进行多次沟通。最后达成调解协议,将丁华这两年从赵民手中所购买的玉石材料全部退还给赵民,赵民再相应地补偿丁华一定数额的价款。(李艳)

  法官点评

  承办法官表示,本案的调解处理,一方面保障了当事人双方的权益,避免了损失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严格遵循了合同法基本精神,积极适用了民间的交易惯例与买卖习俗,合理地权衡了双方的利益。同时,承办法官提醒,“赌这种石”行为近年来越来越热,因为涉及金额较大,且专业性很强,一旦估价与实际价值相差悬殊,很容易引起纠纷。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一定要谨慎入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