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龙票上市9天升值1200% 为何一飞冲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壬辰龙票


  相关链接:


  雅昌独家对话龙票设计师陈绍华


  三轮龙年邮票之比较


  壬辰龙票被指“凶神恶煞”


  “辛卯兔”年未走,“壬辰龙”票先到。第一轮和第二轮生肖“龙”票近一两年的疯狂上扬,使不少人对第三轮生肖“龙”票充满了梦想。第三版生肖龙票“壬辰龙票”自1月5日上市以来,受到了各路资金的强力追捧。截至昨日,每版20张的龙年大版张邮票,较发行面值涨了1200%,价格已升至300元之上,成为近年来最牛的生肖票。


  排队等龙票 发售当天上午抢购一空


  “在上海——徐汇邮政支局在1月4日上午10点就有人开始排队等待龙票,而往年都是当天凌晨才有人排队。而上海邮政在全市的79个邮政网点。上午9点,79个网点龙年生肖邮票已销售一空。”


  今年是自上世纪80年代发行生肖邮票以来第三次发行龙票。这枚龙票自打“出生之日”就不同于以往的前辈,邮票的设计稿在去年就在媒体上提前曝光,引发网友的热议,有网友就指这枚龙票有点像1871年中国发行的第一枚大龙邮票,但更有气势。也有网友批评这条龙长得凶神恶煞,一点儿也不卡通,也不现代【详细】


  辽宁沈阳有人投资100万元买壬辰龙票


  高开高走的龙票价格很有诱惑力,也有很多人看好了这个市场,有很多企业、玩家都纷纷进入邮票市场。据业内人士透露,集邮爱好者陈先生在2000年的时候投入1万元买龙票。现在市场二轮龙票的价格已经达到了5600元,1万元变成了56万。2000年发行的龙票,面值24元,现在的市场价格约5600元,已经是233倍。


  据邮商透露,很多人都看好龙年题材的龙票,沈阳有人一下投资100万来购买龙票。因为,一旦今年的龙票像二轮龙一样走高,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龙票”高开高走 上市9天升值1200%


  首日成交价已让很多人喊贵,单枚价格涨到7元,小版张冲到60元,大版张也在160-170元。“像之前年份发行的《虎小版》、《兔小版》、《猪小版》价格不超过27元。而绝大多数大版张价格也在100元左右。”


  然而,龙票价格依旧高开高走,成交价很快被不断刷新。该位邮商告诉记者,龙年大版张最为典型,一整版价格上市9天内又现翻番。据悉,本周一,龙年大版票成功站稳200元大关,周三时已达到280元,周四成功攻破300元,昨日市场成交价涨至330元,这意味着,相比20元的面值,升值幅度超过了1200%。【详细】


  壬辰龙票为何一飞冲天?


  一、生肖邮票一直是热点,抗跌能力强;二、游资大量介入,新邮票习惯性“高开”;三、龙票基本是生肖邮票中的领头羊;四、龙票备受投资者青睐【详细】


  投资者谨慎对待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龙票价格大幅拉高,邮市内实属罕见,尤其在近日市场回调盘整期间,更是令人目瞪口呆,经营者们难以下手,观望者众多,谁也不想当一回“冤大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戊辰龙票


  有人认为,庄家现在“拔高价”可能是为了大量货源进入邮市能更好地销售出去。去年曾经热炒的生肖龙邮票价格已经出现下跌,第一轮“戊辰龙”全张票已经跌至2000元左右,第二轮“庚辰龙”全张票也跌至5500元左右。


  春节近在眼前,加之上海气温偏低,来自全国各地的邮商们已归心似箭,不少商家准备回家过年,而收藏者的心态已日趋成熟,投资者追高意愿不强,大家对新品的暴涨暴跌都能理智地面对。【详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票火热金银币遇冷 专家建议金银币价格低位或可入市


  同样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龙年贵金属纪念币却未如壬辰龙年邮票一样风光。广州永正陈樱认为,近期由于金银价影响,金银币整体行情陷入低迷,而龙年金银币因为是应节的藏品,有年底的需求,因此保持了一定的成交活跃度。不过,除了本色金银币价格不跌反涨外,其他品种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


  专家认为,虽然目前金银币行情停滞不前,但如果整体市场真的能在壬辰龙年邮票的提携下出现小行情,龙年金银币是值得关注的题材。【详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