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艺术热点话题:争议、探讨和口水战

  2011,又一个逝去的年份,如同每一年一样,她在艺术行业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奇、争议、探讨和口水战,整个年度中艺术行业发生不断的调整和事件,这一年少了艺术区拆迁的话题,却依然有关艺术弱势群体的问题凸显,这一年的艺术市场一波三折,从天价到拐点;这一年更多了一些口水战,关于批评、展览和市场。本专题主要盘点2011年行业内最受关注的艺术话题。


  一、政策背后的得与失


  艺术学“门户独立”之后的棘手问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学(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隶属文学门类,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并列为一级学科。2011年3月份,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开始实行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新目录增设了“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由89个增加到110个。2012年起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按新目录进行。今后,艺术类毕业生将会拿到“艺术学”学位。


  新目录增加了“艺术学”学科门类,其分别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五个一级学科。自此,我国学科门类共有13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艺术学的“门户独立”成为艺术教育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1997年学科改革以来的又一次升级。艺术界专家高兴的同时也开始探讨艺术学科建立与完善的思考,问题主要集中在:艺术学科内部音乐、美术、影视等各个门类之间的衔接问题,以及新老博士硕士点的归属问题应该如何认证与对应,这些棘手的问题成为学科建设专家们讨论的对象。另外,艺术学独立以后综合类大学的走向成为关注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六中全会“文化”命题并不等于“文化产业论”


  10月份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从而关于文化发展的大讨论应运而生,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文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各地也提出各种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一词本应是在快速的发展中呼吁社会放慢脚步,让文化沉淀到各个角落。以文化强国的意义并不在于发展文化产业,不少观点却纯粹的将文化转变成另一种经济发展的手段,将“文化”市场化。


  针对一系列大讨论,文化部部长蔡武在11月8日在指出,从来没有提出要把文化“市场化”、“产业化”这样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他强调,要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和任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流失文物不能想“卖”就“卖”!


  从2000年开始,圆明园兽首在拍场上的出现总能引来热点话题,流失文物的拍卖问题一直未被明确。2011年年初,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确定了文物拍卖标的审核重点,被盗窃、盗掘、走私的文物或明确属于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流失文物等九类文物不得作为拍卖标的或应严格审核。文物审核重点主要针对1949年以前的文物。


  中国拍卖市场满打满算20年,混乱的市场大环境致使文物市场标准欠缺,此次的文物拍卖标准发布无疑成为市场走向规范化的其中一步;标准确立之后,更多的市场问题显现出来,例如“拍卖不保真”“知假拍假”“文物鉴定”等相关问题依然存在。


  二、艺术行业乾坤大挪移


  尤伦斯之变:从藏品抛售到馆长更替


  从两年前开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被收购的小道消息便不断传出,但也仅限于传言而已。今年2月份,盖里·尤伦斯先生在接受国外一家媒体采访时宣布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管理权移交给某些“长期合作伙伴”,并脱离这一艺术机构,同样还会阶段性地出售他与妻子共同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消息一经传出,这个2007年进驻北京的艺术机构吸引了艺术各个领域的话题,虽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发表声明表示这并不会影响尤伦斯艺术中心的正常运营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但疑问依然满天飞:关于尤伦斯本人,去留还是转向会怎样?关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到底由谁来接盘?关于基金会在中国的发展,如何才能培育艺术基金会在中国存活的土壤?关于中国艺术市场,是否因为海外藏家抛售而引起变动?


  果不其然,两批尤伦斯收藏的当代艺术经典力作在苏富比春秋拍卖中设立专场拍卖,拍卖结果均不错。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和正常运营并未受到盖里先生退出和作品拍卖的影响,依然每个月按照三个或者四个展览同时开幕的步伐往前推进。


  11月,尤伦斯的第二任馆长杰罗姆·桑斯也与尤伦斯说再见,由田霏宇接任UCCA馆长。另外,薛梅就任UCCA首席执行官,几年来尤伦斯艺术品商店生意火爆便得力于薛梅女士。同月,UCCA以四大展览庆祝了自己的四周年生日,之后也由新的管理团队开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工作。这一年快要结束,尤伦斯的变动也暂时告一段落,究竟朝向哪个方向发展却依然不明确,不知这个当年以“最能烧钱”著称的艺术机构在经历了2011年的变动之后会将大船驶向何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Art HK易主Art Basel:稳坐亚洲中心


  今年五月份,在2011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开幕前夕,《华尔街日报》报道了MCH瑞士展会(巴塞尔)股份有限公司即MCH集团公司、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的主办方与亚洲艺术博览会有限公司(Asian Art Fairs Ltd)即香港国际艺术展的所有方签订了收购协议。此举意味着,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意志力将扩张到亚洲艺术市场,中期目标是将香港国际艺术展转变为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这一国际领先的艺术展会品牌里的第三个平台。


  香港艺博会作为中国目前无论在参展画廊和展示作品水平上,还是在销售成交量上都位居首位。香港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地位和关税的优惠政策让巴塞尔看到了香港的优势,从而购买了60%的股权。看如今之势,香港国际艺术展与巴塞尔携手之后,将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并不断与亚洲艺术市场结合发展,稳坐亚洲艺术市场中心的宝座。


  易主之后,2012年的博览会继续沿用原名,最初考虑巴塞尔与迈阿密的时间间隔,将Art HK的展期从以往的5月下旬改变为2012年2月2日至5日。但最终由于2月份中国的春节以及艺术市场的淡季,最终将时间定于5月17日志20日。


  美术馆掌门人轮换更替



  2011年中,国内几大美术馆馆长频繁变动,首先是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中国美术馆展览开幕式上低调上任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则调往新疆上任文化厅副厅长一职。接着是沈其斌卸任上海正大美术馆馆长职位,转投艺术品理财项目,馆长由美国耶鲁大学博士黄冰逸接手。


  原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赖香伶女士转任美术馆董事会执行董事,美术馆任命Larys Frogier先生为馆长,自 2012年1月1日起上任。同样,桑斯走后,田霏宇担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馆长。

   各个机构的馆长在2011年完成了更替,谈及美术馆未来的的发展方向,则期待各位掌门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出招亮剑。



  三、突发事件:艺术依然走在寻找家园的路上


  成都蓝顶艺术区被淹 艺术品保存问题凸显


  今年夏天大雨让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蔚为壮观,“欢迎你来北京看海”成为北京巷子口胡同里的玩笑话,而面对大雨,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这么诙谐一笑。


  7月初的成都的一场大雨过后,位于成都机场附近的老蓝顶艺术区的四十多间艺术家工作室无一幸免,雨水“洗劫”了艺术家们几年甚至十几年来珍藏的绘画作品,同时也“洗劫”他们这些年苦心追求的艺术理想和精神支柱。据估算,平均每位老蓝顶艺术家的直接损失都在10万元以上,全部加起来至少在500万元以上,这其中不但包括画作的价值、原料,艺术家们创作时投入的灵感和激情也随之付诸东流。


  艺术品保存问题以及艺术家的处境都因此成为探讨话题。其实,除了蓝顶这次遭遇的水灾,此前798艺术区曾遭遇水管跑水现象,很多艺术作品被浸泡,而在2009年中央美院学生宿舍的一场大火,烧掉很多学生作品……艺术作品如何保存一直是世界难题,除了水灾、火灾这些突发事件,风吹日照人为破坏,这些日常磨损也在困扰着艺术家、藏家和艺术机构们。


  关于拆迁:上海莫干山涂鸦风景线


  还曾记得2009年的冬天,北京几百名艺术家为反对朝阳区周围艺术区与工作室拆迁联合策划了“暖冬计划”,让艺术的淡季也变得火热。


  艺术区拆迁的话题淡出我们的视野,但艺术群落的弱势却依然没有改变。在上海的苏州河畔莫干山路上,几十家画廊组成了赫赫有名的M50创意园区。而对涂鸦爱好者来说,这里则是涂鸦的“圣地”,因为这里有一段600多米的涂鸦墙,也是这座城市最大最完整的涂鸦墙。


  “对不起,原谅我还不愿意妥协。请大家帮忙转发,拯救莫干山路,即便只有一线希望。”今年夏天,得知莫干山路涂鸦墙年底将被拆除的消息,涂鸦爱好者TING火速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条留言。网络上随即洋洋洒洒几十篇文章探讨城市发展与文化艺术的关系,抗议拆迁。但十几天过去,关于这个的话题又被淹没在茫茫的社会事件中。


  我们的社会总是如此,快速的脚步让我们忘记了路边的风景,只有在走过之后,才想起曾经的美好,或许这便是中国人如此喜欢回忆。就如上世纪90年代北京海淀如果能包容圆明园的艺术家们,今天或许就没有宋庄,而今,圆明园只是存在于美术史的回忆里。


  四、“口水战”何为?


  批评家年会 学术与资金之间的关系引发质疑


  2011第五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于9月30日-10月1日在成都召开,与倍受争议的成都双年展相似,第五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也在艺术圈引发了广泛的质疑与反思,主要为轮值主席更换为吕澎从而引发部分批评家对批评家年会学术与资金之间关系的质疑。


  从批评界到整个艺术圈,从微博论战到致媒体公开信, 关于批评家年会的质疑与反思从未如此激烈,未来的中国批评家年会该如何改革?中国的艺术批评将走向何方?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思考。


  梅摩指数与《顶层》杂志口水战


  当代油画中的各位明星艺术家在这个秋季受到了几年来最严格的考验,尤其是岳敏君在2011秋拍上半场刚刚收尾之时,便成为两家数据监测机构的口水战之话题。《上海证券报》刊发了梅摩指数的《岳敏君市场分析报告》一文,通过市场整体走势分析岳敏君的市场表现。


  之后《顶层》杂志以“看跌岳敏君”的封面闪亮登场,以不同的市场分析方式向梅摩指数宣战,引起艺术市场不小骚动,让一波三折的当代艺术市场更多加了几分关注率,岳敏君下半场的拍卖成绩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不久之后的上海证券报发出《对<看跌岳敏君>的几点回应》,针对《顶层》杂志的文章进行探讨,认为艺术市场的金融研究是新课题,值得发展,而对方否定数据分析与金融模型值得商榷。顺势而出的《张晓刚市场分析报告》对张晓刚的市场报告依然看好,不知下期《顶层》杂志是否继续跟进这个话题。


  五、话题展览


  “广州三年展”争议不断


  广东美术馆今年博得了不少目光,最初的“推倒重建”把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之后提出的“改建”计划又牵扯出了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是否取消或推迟的猜疑,同时此届三年展是馆长罗一平上任之后主持的首个三年展,因此备受关注。


  8月份,广三展的新闻发布会举办,广东美术馆正面表态,将如期举办展览,并将展览定位于一个在时间上跨越三年,在空间上跨越各地的三年展,可谓“超规模”,这样一个近十位策展人参与的大型项目,让大众还未屡出一个清晰的头绪。9月份的展览便开幕了,启动展的前前后后依然争议不断。


  首先是冯峰的作品用红砖砌成一座立体的“党徽”,至微博后,收到了很多“极端”的声音。他的另一件作品《金狗屎》引发了展览赞助方的不满,美术馆方与艺术家从暗斗到明战,最终退出展览。跨年度的其他项目如何,拭目以待。


  成都双年展园区如798 政府埋单有博得政绩之嫌


  策展人吕澎的另外一个身份或许更适合他,那就是“活动家”。从改造历史到今年的成都双年展都无疑显露出他的交际能力。今年9月底,以“物色·绵延”为主题的成都双年展在成都举办。展览还未开幕,负责人透露仅作品保险总额就达到亿元以上,开幕式更是大腕云集,受邀嘉宾都不吝色自己的赞美之词。


  吕澎将艺术、设计与建筑共同纳入双年展中,其中当代艺术展主题为“溪山清远”,将最近两年来吕澎自身所探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整个双年展注重艺术与城市的关系,但这也引来争议,有批评家质疑双年展削减了艺术双年展对文化与艺术的独立态度,园区如北京798,走向娱乐化和“旅游节”化。


  另外,成都双年展得到政府支持,在展览过程中也大力宣传成都市的文化发展,大有将展览作为政府文化政绩之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