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传闻让犀角杯有价无市

  限购传闻令犀角板块市场前景蒙上阴影

  “去年12月下半月开始的各大小拍卖会都撤了,象牙和犀角部分的拍品,我们的小拍也不能免除,大拍估计也没戏了”,2011年秋拍方歇,各家拍卖行又紧张开始了2012年春拍征集,由于行内流传象牙和犀角将于2012年起被禁止公开销售,令这部分拍品首次销声匿迹于春拍名单,各拍卖行的瓷杂专场“元气大伤”,一名拍卖行的业务人员沮丧地表示,虽然传闻1月1日出台的相关规定尚未有声息,但行内已经过一轮“地震”,近年价格翻倍惊人的犀角板块行情将可能受挫。

  2011年12月30日举行的西泠印社秋拍前,该拍卖行公开发表《关于取消“西泠印社首届明清犀角专场”及象牙制品、虎骨酒的通告》,引起市场关注。事实上,西泠印社是唯一一家高调公布撤拍通知的拍卖行,其他拍卖行在12月中已陆续作出“冷处理”,如中国嘉德、北京匡时等拍卖行早就撤下相关的拍品。

  与此同时,古玩市场中的象牙和犀角也都不见了踪影。一名在北京古玩城经营瓷杂生意的商家告诉记者:“上个月放到嘉德小拍和另一家公司的东西都被退回来了,没拍成;古玩城里也不让销售象牙和犀角了,查得很严。”

  记者从广州古玩城了解到的情况也与北京一致。“以前古玩城还能见到部分老牙雕,但最近风声紧,商家们都收起来了”,古玩城商家陈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流通量不多,这个禁令对于广州的古玩市场的影响面不是太大。

  “近年象牙板块的行情涨幅不算大,而犀角因为价格涨幅惊人,受政策影响会更大”,北京匡时瓷器杂项部经理孔超认为,公开的流通渠道被堵,犀角的整体价格可能因此下跌。孔超介绍,犀角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品拍卖会的热门品种,每场只要能征集回数个总价值为1000~2000万元的犀角,作为瓷杂专场负责人的他心里就如同有了“定海神针”。

  犀角杯的价格涨幅到底有多大?举个例子,北京匡时在2004年时以40多万元价格拍出一件明代的犀角杯标准器,价格几乎是当时市场的最高成交价。而在2010年秋拍行情最高峰时,这件犀角杯的价格可达300多万元!

  在2004年至2010年间,犀角行情进入疯狂上涨通道,只要是犀角都能以高价成交,因此该板块整体涨幅超过其他。孔超认为,究其内因是大量资金入场。孔超分析称,犀角能聚拢资金,与其材料的珍稀性和门槛低有关。

  犀角杯将持续“有价无市”

  “犀角的资金门槛很高,但鉴定门槛较低”,一名犀角杯收藏者告诉记者,只要看得多,犀角的材料很容易辨别,顶多在鉴别雕工上要下点功夫,“很多收藏者认为,瓷器或书画一旦是赝品,就只是土和纸,一文不值;犀角的雕刻工艺就算是新作的,至少还有材料价值。”这导致新入场的大资金买家通常先从犀角杯入手。

  不过,即使没有禁令发布,犀角板块在2011年已经有所回落,不复当年勇。市场人士认为,主要是买家的要求逐渐提高,反映在拍卖市场即为普通的犀角无人问津,精品犀角杯备受追捧。

  禁止公开销售是否雪上加霜?有拍卖行人士表示,近期再放开象牙和犀角售卖的可能性不大,象牙和犀角的市场成交情况未来数年很可能不会有所起色;也有行家认为该规定只是“权宜之计”,不会完全堵死象牙和犀角流通渠道:“重点是如何规范鉴定环节。”尽管如此,犀角的高价位决定了大部分近年入货的拥有者都有较强的实力,少有“贱卖”的可能。“说犀角价格下跌倒不如说市场将在未来呈现有价无市的行情。”一名文物行家如此总结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