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山村》:吴冠中的线艺术

  线,线条,勾线或曰画线,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有一种画,叫“没骨画”,可能无线或很少用线。除此以外,凡作传统水墨画者,大概难找不用线者。线有多少、轻重、粗细、曲直、长短之别,全看每个画家如何用,怎样画。

  我曾给一位画家朋友的速写专集写过一篇序言,专谈他的线。他用钢笔对景速写,我很赞赏他熟练的笔法和线条的灵动,以及他对景物的取舍和把握。他的速写,多为16开,最大者8开。速写、写生和素描,难以绝对区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直面对象,不是所谓以心造境。好的速写(素描),是优秀的艺术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生命,因为它们都是画家审美情意的结晶。

  要说的是,有的画家,如我为其速写(写生)作序的朋友,其色彩饱满的水墨画,自然包含着他写生的功力,却与其速写全然两样;而吴冠中先生某些画作,则与他的写生难以区分——似写生,实为创作;似创作,又仿佛写生。为何这样说?因为他整幅整幅的大画,几近全部用线绘就。

  吴先生的《阿尔泰山村》是最典型的例证。

  在97×180厘米的大宣纸上,大概很难作野外写生吧?可他这幅大画,一是基本没有色块;二是尽皆线条构成,而且大部是黑色细线和少量浅红细线。他以这些线的疏密和灰色散点,便表现了雄伟壮阔的阿尔泰山及山下居民点,层层叠叠,饱满丰富,雅丽诱人,让人遐想无尽,神心向往,美极了。

  70×140厘米,吴先生的《武夷山村》也够大了,但他只用几条线几抹灰色,就烘托出了庞大的武夷山,使山下星星点点的民居与大山达到和谐。这样的山,对民居(实际是对人)没有压迫感,这里的民居(实际是人)和大山相互亲和。如同《阿尔泰山村》,这幅《武夷山村》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好。

  吴冠中先生还有以线塑形寄情的《大江东去》、《狮子林》、《汉柏》等作品,更显示出他用线的多种手法。

  赏读吴先生这些以线条为主要艺术手段的作品,我们体会到,线,在这位大师手里,有高度概括力、提炼力、表现力,因而也有了高度生命力,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