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小青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小青龙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城南街道石珠村西,遗址坐落在大奇山北麓一条东南——西北向的垄状岗地上,海拔54-62米。2011年9月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桐庐博物馆联合对面临经济建设破坏的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已发掘约1500平方米,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墓地和房子。已清理了良渚文化墓葬30座,出土石器、玉器、陶器、漆木器各类文物150余件(组)。

  墓地基本上以岗地的山脊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发现墓葬11座,西区墓葬19座,墓葬规格、随葬品的种类、数量,西区墓葬明显高于东区。西区墓葬绝大部分为东北-西南向,成排分布,布局清晰;而东区墓葬则方向不一,分布零乱,无章可循;西区墓葬的随葬品一般在10-20件不等,通常为玉珠、玉管、玉锥形器、石钺、石锛、石镞及陶壶等,高等级的M6、M9、M10、M14还出土玉璧、漆柄玉钺、漆觚等,M13还出土玉钺和雕刻神人兽面像的玉琮,是已发掘墓葬中等级最高的;东区的墓葬一般仅随葬一件陶壶。绝大部分墓葬都保存较好,葬具通常为弧底的独木棺。高等级墓葬的葬具上施有朱漆。
  
  房子——F1位于西区墓葬的南缘,平面略呈“H”型,门朝北即墓地的方向,室内面积约6平方米。为基槽栽柱式建筑。基槽宽0.25-0.4米,基槽内共发现柱洞15个,柱洞直径0.3-0.9米不等,深0.3-0.7米不等。室内未发现活动面、灶等人类生活迹象,推测F1的功能可能与墓地有关。

  小青龙遗址的发掘,已经初步显现了良渚文化时期这一地区的地域性考古学文化面貌特征,遗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岗上;墓葬的方向多近东西向;随葬器物以石器、玉器为主,陶器少见,一般每墓随葬1件双鼻壶或不随葬陶器,常见在墓坑的西端集中放置1-4件不等的石镞,高等级的墓葬常随葬觚等漆木器,与浙北平原地区良渚文化的聚落形态及墓葬中流行随葬鼎、豆、壶等葬俗差异明显;墓葬中流行随葬石镞及地层中常见网坠、石镞等信息,可能反映了渔猎经济在当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小青龙遗址的发掘对于我们了解钱塘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地区的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聚落形态及与浙北平原地区的史前文化关系等问题都提供了全新而又宝贵的资料。2012年,将继续进行考古发掘,预期会有更多的重要发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仲召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