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还原古代书画的本来面目“看:古法书名画的本来面目”展北京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 (郑晓芬)自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二玄社取得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同意,以特制的照相机拍摄,印制中国古代书画精品,这一古书画复制工程使原本深藏博物馆、只有少数专家才能够得以观看的古代书画原作,以逼真的化身,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和大众有机会近距离观摩和研究细节。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印刷技术的进步,各种书画复制展和高仿真作品展层出不穷,普通艺术爱好者也可以将“国宝”名画带回家中欣赏并临摹学习。


  2012年1月7日,一场别开新意的古书画复制展“看:古法书名画的本来面目——祛除鉴藏款印恢复原貌的古法书名画与未祛除鉴藏款印的高仿真古书画对照展”在北京可观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展出55件历代名画,运用现代技术处理印刷再现古书画原貌的高清晰复制品,让观众看到原尺寸高仿真的恢复原貌的古书画印制品,使卷轴书画史的研究者和传统书画艺术的学习者都蕴获一个全新的视角,能更接近古书画艺术的历史真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虢国夫人游春图》带鉴藏款印(高仿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虢国夫人游春图》 未鉴藏章(复制)


  该画展的构想源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学者倪志云教授的祛除鉴藏款印印制恢复原貌的古法书名画的创意方案,同时也是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美术史系和中国画系合作的一个教学科研项目的实施。倪志云表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名作珍品,几乎都有历代收藏者钤盖的印记,甚至是收藏者的题款。有的书画原作空白处被那些收藏印款填满,使原作面目全非。古书画上总是有很多题字和大大小小的红印章,成为人们对古书画的一个普遍印象和认识。这是对“传统”的误读。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倪志云教授萌生了“古法书名画祛除鉴藏款印恢复原貌“的创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出作品


  凡事有对比才会有不同,虽然都是印刷复制品,但是鉴藏款印的存在与否,区别的确是很大。虽然中国书画收藏讲究传承有序,历代的收藏家鉴藏款印正说明了其流传过程以及增加该作品的收藏价值,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作品的画面效果,对于后人的研究以及学习造成不便。该展览的意义在于还原中国古代绘画原貌,让公众真正了解中国的绘画传统以及更多的体会“留白”的妙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