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西泠秋拍拉开大幕
□ 李钦
西泠印社2011秋季拍卖会于2011年12月30日—2012年1月2日在杭州市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三楼世贸厅举行,12月28—29日在同一地点预展。此次秋拍将秉承西泠印社百年文脉,延续西泠的文人情怀与生活雅趣主题,推陈出新,以“文”会友。本届秋拍以中国书画为重,并将推出三个新专场:“中国首届历代紫砂盆专场”、“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和“西泠印社首届田黄石专场”。从书斋到庭园,书、画、园、器、物,诸艺融贯,藏露互补,这是文人为自己建构的理想环境——生活被艺术全方位地渗透。
紫砂盆专场:珍稀紫砂盆佳品云集
西泠拍卖继2011年春推出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之后,再推中国首届历代紫砂盆专场,可以说是对庭园艺术的又一次深入发掘和积极探索。而所呈现的拍品亦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令人震撼。整个专场囊括了明、清、民国三个历史阶段的二百余件精品,征集范围涵盖了中国、日本等国家,将力图为热爱中国传统盆景艺术的清雅之士奉上珍贵稀有的紫砂盆佳品。
纵观本次专场拍卖集合呈现的紫砂盆,可谓形制多样、各具特色,不仅有沉稳、传统的圆形盆、方形盆,也有优雅、美观的海棠式盆、葵花形盆,还有新颖、别致的僧帽形盆、六角盆。从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看,本场拍卖所囊括的拍品也可以说是对紫砂盆制作技艺的一个总括式展示。贴花、堆泥、刻绘,各种手法一览无余,充分体现了先人对于精致盆景艺术的执著追求。
细看若干精品,可以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清乾隆炉鈞釉葵花形盆,弧线优美,釉面丰厚、晶莹华美,底部落款虽被厚釉所盖,但从整体力度判断,应为名家所作,有宫廷盆器风范。该盆器型巨大,为迄今为止发现的同类炉钧釉紫砂器之最,极为罕见。
清雍正乌泥黑色堆泥纹牡丹雅石四景图海棠式花盆,为此次拍卖的压轴重器,该盆造型大气典雅,尽显康乾盛世间雍容华贵的气度。整器采用优质乌泥制成,呈海棠式造型。口沿下部饰以黑色泥绘卷草纹,细腻华美,盛开的牡丹寓意富贵吉祥,雅石玲珑剔透,尽显文人情趣。
名家珍藏也是本次中国首届历代紫砂盆专场拍卖的亮点。本专场的所有拍品可以说均得自盆器收藏大家之手。每一件紫砂盆都经过了层层筛选与名家、同好的认可,集体展现,实属紫砂盆收藏界空前之盛会。
书画板块:名家大师佳作济济一堂
书画部分依然保持古代与近现代名家大师佳作济济一堂的规格,涵盖了沈周、文征明、唐寅、张瑞图、王铎、陈洪绶、八大山人、虚谷、“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郭沫若、潘天寿、张大千、陆俨少、谢稚柳、石鲁、刘旦宅等大家作品,流传有序。大师名声耀耀,笔墨之间,气态不一:唐寅《灌木竹石图》透出的郁郁之情;虚谷《花果图》“插枝入瓶中”的雅致;赵之谦《异鱼图》的独具趣味;亦有白石老人《螽斯红蓼图》及《青蛙嬉水图》的返朴况味。或豪放冲淡,或沉郁激昂,均不失其厚。
传统名家书画开收藏之源,实用之物则寄托了文人怀抱,而纸上往来的韵味,更是西冷满足藏家们直入精神沟通的体验之举。西冷秋拍“近现代名人手迹暨纪念辛亥革命专场”中亮相的郭沫若《致文求堂书简二百三十函》,为郭沫若侨居日本期间致日本东京文求堂书店主人田中庆太郎父子的书简及明信片,从中可以看出郭沫若与田中庆太郎的“文人之交”,比如郭沫若喜欢在荣宝斋制梅笺上誊写近日创作的诗句,并寄予田中庆太郎与其分享。《书简》流露出的这种基于文化交流的情意,也是此次西泠拍卖以“文”会友的先鸣之声。
明清竹雕专场:灵韵生动的竹艺佳作
西泠秋拍推出的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精品云集,其中云樵山人邓渭制兰亭序书法笔筒,如唐人灵飞经飘逸灵动。而王永芳的阳雕陶渊明诗文笔筒则全如十七帖纵横阔拔,气势如虹。其他如王梅邻制《爱莲说》书法臂搁,俊秀可爱亦称佳作。周芷岩诗心悠游,得南宗绘画的文脉,以诗入画、以画入刀,刀纯如笔,将书画的皴擦点染展现得淋漓尽致,《竹石诗文笔筒》便是他的写意之作,竹石倚风而动,竹叶扭转,上下相应。“琼节高吹宿风枝”的意蕴顷出。竹旁之石,数刀而就,纯写胸中逸气。竹石旁配以诗文,可解芷叟诗心之妙。
堪称竹雕大家的还有吴之璠,其作有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神采,所雕人物如龙门造像般展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气格。王世襄亲笔题字的《吴之璠制竹雕二仙渡海笔筒》,可全面地看出这位竹刻大家的神采风韵。每一个面部结构都处理精准,每一处衣纹之处理都婉转巧妙、流动自然,甚至衣服贴身处与因风鼓气飘动的部分都经深思熟虑、考虑到其内部的联系。
相比书画名家之数,竹艺大师实在是少之又少。虽然过往的许多竹雕艺人在今天完全可以领受大师的称号,但他们的姓名及创作中的种种情思、意趣大多湮于史闻。每当有机会品赏他们用尽心血所创造出的一件又一件感人至深的艺术精品时,我们都会默默地被吸引、感染。每一刀都蕴含了艺术家一生高超技艺的积淀、每一刀都酝酿于感物于怀的真情灼感,他们用心去感受自然与文化的延展,然后塑造出竹艺瞬间的灵韵,从而留下永恒的艺术佳作。
田黄石专场:收藏界的一次饕餮盛宴
田黄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历来 有“万石之王”的称号,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田黄的母石是产于高山的优质寿山石,在数百万年前经地震或风雨的剥蚀滚到了山下,被土壤、溪水及有机酸蕴藏浸泡。天长日久,表面上所含的三氧化二铁受周围土壤水分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渐渐酸化使石块改变了原有的面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黄石。
传说乾隆皇帝曾梦见接到天帝圣旨,上书“福寿田”三字,恰有福州籍太监奏曰:家乡福州寿山出田黄石。乾隆大喜,传旨进贡,祭天时将田黄石置于供案之上,受百官朝拜。自此,田黄石被尊为“石帝”。
田黄石自清乾隆以来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更因田黄石的无根而璞、无脉可寻、无坑之石采掘亦难,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极为珍贵。早就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现今一方上好的田黄其身价已是“易金百倍”。本次西泠秋拍精选80个标的,件件是精品,个个有看点,如龚照瑗自用田黄是石章二方、田黄石“福寿无量”薄意章、林文举雕田黄石“飞流问津”薄意章、田黄石松鹤延年薄意章、林清卿雕田黄冻石梅石薄意章、清初·朱舜水等刻田黄石章二方、田黄石梅竹双清薄意章、田黄石梅雀报春薄意章、陈祓溪刻田黄石山水薄意章等等,实为收藏界的一次饕餮盛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