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应天齐的收藏市场

  应天齐是以版画家成名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版画家。他是艺术家,他的创作涉及版画、影像、装置、行为、油画等多种媒介,如果把各种媒介割裂开来看应天齐艺术创作,很难认清艺术家应天齐的真面目。

  融合具象和抽象

  简而言之,把实物和抽象结合在一起就是应天齐的艺术体系。在这条道路上,他实验和实践了三十年,已经是一骑红尘,绝君千里。从早年的《西递村系列》版画,应天齐就开始使用实物概念,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刻划出来的木纹。虽然他对具象的东西做了些变形,但看起来还是非常写实。所以,尽管画面整体给人一种抽象感觉,但具体物件却非常具象。他试图把具象和抽象两个绝对不相容的东西融合到《西递村系列》。这是非常当代的观念,在其创作中也一直延续下来。在《徽州之梦》中,画面很抽象,但是上面的房子和门却是绝对具象的。

  现在,应天齐舍弃版画,开始从事架上绘画《世纪遗痕》。《世纪遗痕》的画面完全抽象,但是应天齐却把古董木雕类的实物直接嵌入画面。绝对具象的实物和绝对抽象的画面融合在一起。如果把实物拿掉,画面整体感就会被打破。实物对于抽象的画面而言,既是心脏,又是点睛之笔。绝对具象和绝对抽象在应天齐的画面中,实现了完美交融。

  应天齐之所以把上百年的实物嵌入画面,与本雅明有直接关系。本雅明关于艺术本真性的论述,直接影响了应天齐的艺术。本雅明类比过青铜器的真品和复制品。当用高科技提取两者信息时,复制品就失去了权威性,而真品则拥有绝对权威,因为几千年历史信息包涵其中。于是,应天齐便把淘到的数百年的木雕镶嵌到画面中。即便人们同样以高科技提取画作信息,画作的信息量和历史感还是很厚重的。

  应天齐的艺术作品很早就引起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他各个创作阶段的版画作品,更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共同推动下,成为了中国版画市场的价格标杆,成为了中国版画市场不断发展的代名词。

  公共收藏认定

  1989年应天齐创作的《西递村系列》(之二)和《西递村系列》(之十一)获得了文化部“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这两件作品最终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是应天齐作品最早的公共收藏记录。

  1989年应天齐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共展出了18幅《西递村系列》版画,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收藏。1990年“西递村系列”版画获“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作品为广州美术学院收藏。可见在1980年代末应天齐作品成为了学院美术馆收藏的重点。1991年“西递村系列”版画获“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作品被日本町田市国际版画美术馆和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由此开启了应天齐作品被海外美术馆收藏的先河。1994年应天齐完成32幅“西递村系列”版画,结束《西递村系列》的艺术探索。同年“西递村系列”版画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进入21世纪,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公共收藏机构普遍加大对应天齐作品的收藏力度。2001年中国美术馆别具慧眼地入藏了应天齐数件版画新作,其中包括《徽州之梦》系列(之一、之九、之五、之十)和《碎裂的黑色》系列(之一、之四),而他的早期作品如《西递村系列》则成为海外美术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英国木版基金会等争相延揽的收藏对象。

  2006年,应天齐开始创制他崭新的油画作品系列《世纪遗痕》,其风格转型。针对这一变化,国内外美术博物馆积极响应,这一系列中的一些稍早创作已经为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上海中邦美术馆捷足先登。2011年应天齐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纪遗痕》个人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除收藏6幅新作外,还提出要将应天齐《西递村系列》、《徽州之梦》两个系列的全套作品收齐,以弥补此前收藏缺憾,并准备将应天齐作品形成完整艺术家个案收藏线索。

  私人收藏兴起

  应天齐不同阶段创作均获得了美术界广泛共识,由学术价值带动的海内外公共收藏的高度肯定,是应天齐艺术作品稳固的市场基石,也是其作品市场价值最早为人发现的根本原因。

  应天齐作品最早的私人收藏记录肇始于1989年中国美术馆个展,两位日本藏家最终以4000元人民币的单价收藏了两张作品,这是艺术家首次出售作品,也成为其作品走向市场的标志。

  1990年应天齐受邀赴香港包氏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开始受到海外藏家关注。1991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和香港心源画廊联合举办了“印痕之美—应天齐水印版画展”,这在其作品的市场兴起过程中尤为关键。这些作品收购价仅为100-150港元,但到了画廊不仅标价陡然上升到几千港元,而且往往在展览之后预定作品数量与日俱增,反映了应天齐首先在粤港两地成功地打开了作品市场。

  1998年应天齐调入深圳大学,这一时期最积极推广应天齐版画作品的当属香港季丰轩画廊。当年,画廊老板季玉年联系到应天齐,并收藏了一整套应天齐版画作品。1999年应天齐和季丰轩画廊签约合作,当时画廊收购价在4000元至5000元左右,但随着中国当代艺术海外走俏,其作品的画廊价格一直以来都呈现出了稳健上扬的市场走势。

  2000年以后应天齐作品的私人收藏家,无论所处地区还是身份都更加丰富多样,而通过与海外画廊、国内画廊的多渠道合作,其藏家队伍也迅速增加。由于应天齐在选择画廊合作上的审慎态度,其作品画廊市场行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为未来行情发展留下了足够空间。

  拍卖价格创新高

  与公共收藏起步较早和画廊市场稳定增长不同的是,应天齐版画作品拍卖市场富有戏剧性。

  2001年广州嘉德拍卖公司上拍了应天齐的8张“西递村系列”版画,最终以9.68万元的价格成交,创出了国内艺术市场中版画作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也为其作品的首次拍卖画上了完满句号。同年7月应天齐的《西递村系列》版画11张,在广州嘉德再次成功拍出,其成交价格上涨。2006年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征集到了最为完整的应天齐《西递村系列》,最终在经过了十六次激烈叫价之后这套作品以101.2万元的价格成交,将国内版画作品的拍卖价格一下子提升到了百万元级水平。

  近年来,应天齐版画作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其行情发展不仅成为了中国当代版画风向标,同时也向着其不同阶段的作品市场逐渐延展开去。除了应天齐最为著名的《西递村系列》版画作品之外,他创作的其他系列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同样表现优异:2000年创作的《徽州之梦》(十件)在北京保利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拍,成交价为156.8万元,再次刷新了个人作品价格的拍卖纪录。

  对于应天齐作品的拍卖前景,普遍共识是其目前的价格仅仅只是开始,尤其是其早期代表性版画作品的价格仍未到位,其升值空间仍有余地。纵观历年应天齐作品的上拍总量至今只有31件(套),这个数量对于版画家而言明显不足,此外高达86%的拍卖成交率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目前市场对于应天齐作品需求的旺盛。因此随着应天齐作品上拍量的增加、代表性作品近期再次创出新高,其作品整体价格线提升应在情理之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