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收藏渐升温(图)

  吴伟忠

  年终岁首,不少人都会收到各种明信片,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收藏品。

  从近几年一些艺术品拍卖会的成交情况来看,明信片收藏逐步升温。如在2006年中国嘉德(微博)艺术品春拍上,一枚1903年龙州寄往意大利的清代邮资明信片,估价800元,成交价竟达到了6820元;同年在上海拍卖行举行的春季邮品拍卖上,一枚清邮资明信片背手绘彩图实寄片一件,成交价也达到了1800元。

  在收藏领域,人们一般把早于“文革”的明信片称为早期片。按时间顺序类推可分为早期片、“文革”片、现代片。对于艺术品投资者来说,早中期明信片无疑是极具升值潜力的一个板块。“文革”片和早期片一般无明信片格式,标价仅为几分钱一枚,或几角钱一套,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行的现代片,一般都印有邮政编码格式,纸质和印刷质量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塑光、连印等等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明信片更加美观,题材也更加丰富。目前,早期片由于存量少、求者众,因此备受市场追捧,其收藏价值很高;而“文革”片因具有浓郁的“文革”味也价格不菲。一套“文革”时期出版的《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和《白毛女》等明信片的市场价大约在100至150元一套。

  目前,有不少人认为错体片不值得集藏。其实,从邮政窗口正常售出的错体片、变体片十分稀少,故市价极高。最著名的错体片有《中银大厦》和《贵州风光》,《中银大厦》错片曾在1997年4月的邮市高潮中被炒到3000多元,现价格尽管大幅回落,但仍达到1200余元。此外,还有各种错色、漏色变体片及十分罕见的倒印片也值得关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