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方的北京风情人物画
文/沈鹏
在北京,当人们的注意力盯在花样翻新的酒店宾馆、卡拉OK、时装模特的时候,马海方的画几乎“土”得掉渣。他的画令人想起北京人艺的《鸟人》(这出戏的海报便是海方的画),王文澜兄弟的摄影,还有王朔某些小说……不过,海方有他自己的特色。
海方的产品是中国画,他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北京,形成了特定的视角。他家原是“老北京”,住在不起眼的小胡同,小平房,八十年代初中央美院毕业,随后十几年一头扎在《中国书画》杂志做编辑工作。他憨厚、沉静,似乎不多想事,可是爱不释手的速写本打开了他在生活面前的窗子,他同生活“对话”。他画插图、连环画,从前几年开始,又骤然拿出一批中国画,都是画的北京生活,从婚丧嫁娶、庙会、杂耍、洋车直到卖菜、剃头、磨剪子磨刀、小吃、下棋、遛鸟……除了单幅画,还有洋洋大观的二三十米长卷,至于哪些是“老”北京,哪些是“新”北京,看了也不甚了然。人们对作品的评论,大概都集中在一个“土”字上。喜欢的人说,海方的画京味十足,年轻人看着新鲜,老年人看着亲切、过瘾,也有人皱皱眉头,觉得时至今日,那些把脑袋推光成“豆绿翠”的老头总不及穿法式时装的小姐楚楚动人。
可是时代生活毕竟是多样化的。海方笔底下的生活小景,明明白白发生在今日北京的街头巷尾。你只要骑自行车上街兜一圈,或者到小胡同里散散步,如果你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稍为留意的话,你会确认海方的画无可置疑的真实——今日新北京里有老北京的留存,有老北京的影子。在北京,有许多老百姓过着那种生活。世代生活在北京的马海方显然对“老”北京的感受格外灵敏,他把他的所见用近镜头用特写突现出来。
如何由真进入善,进入美,海方可还没有进入更自觉的思考。但重要的是善与美都离不开真实。海方已经具备了他自己独到的特点,他对生活观察不可谓不细。同是磨刀人,有推自行车的,但还有同几十年前一样只担一条板凳的,在这两种现象中区分“现代”与“非现代”未免太迂。可是就在一幅题名“修脚”的小品里,那个赤膊仰卧的大腹便便的胖汉,分明是当今社会上的“大款”,那幅自得的神气,尤其是手持“大哥大”的动作,很令人发噱,看着看着,觉得画家对生活的择取并不漫不经心。
海方的画儿用“没骨法”。清代恽寿平用它画花卉,现代关良则用它画戏剧人物。海方则把它运用到画现代生活里的人物。因为少前例可循,要在没骨中“见骨”,无线条而显示人物轮廓和内在结构,便增加难度。幸好经过严格科班训练的马海方对解剖学、透视学下过一番工夫,所以能够处理得贴切自然。与此同时,加强了作品的特点,具备了特殊的韵味。海方讷讷地对我说:“现在大家都热衷于‘流行色’,画人物着眼于‘漂亮’,谁也不下工夫抠这个。”他说的“这个”,包括从题材到表现手法的全部,美学家们称之为艺术个性的“这一个”。
(本文作者沈鹏先生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马海方,北京市人。1981年毕业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勃舒诸先生。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荣宝斋签约画家,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1981年毕业至今,他一直致力于京味艺术的收集、整理、发掘。他大量写生,勤奋创作,几十年不懈努力,使他的绘画题材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不间断地充实、发展、提高,作品涵盖老北京风情习俗之方方面面,笔精墨妙,引人入胜,风格独特,影响广泛。他以没骨入画,适度勾线,在强调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对人物作适度夸张,且设色巧拙明亮,不拘一格,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同时巧妙融入西画的一些方法、民俗的诸多成就,使之极具观赏性与时代审美,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创作的老北京风情人物画便屡获大奖,并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出版画集多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