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洲:痴迷登封窑瓷30年
记者 李贵刚
说起瓷器,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驰名中外的钧瓷、汝瓷等中国名瓷。然而以河南登封窑为代表中国北方窑群却鲜为人知。
史料记载,登封窑始创于隋唐,历经五代,鼎盛于北宋,包括曲河窑、白坪窑、前庄窑、徐庄窑、冶窑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青瓷,因地处钧瓷(窑)、汝瓷(窑)之间,既有钧瓷的厚重,又有汝瓷的神韵,被业界誉为“兼具钧汝之美”。
正是处于对这个曾经辉煌近千年的民窑有着特殊情感,从收集瓷片标本到踏勘瓷窑遗址,从恢复登封古窑到嵩山青瓷出窑,从研烧珍珠地到创作水墨瓷……30年来,河南民间艺人李景洲一直默默甘做一位“瓷情”汉。年仅50余岁的他便是中国“登封窑”的传承人。
“我是踩着瓷片长大的。”17日,李景洲带着中新社记者走进他的“舞台”——“登封窑”厂和实验室,一边演示登封窑的加工、制作、刻划及烧造工艺,一边讲述了他的“瓷情”人生。
李景洲介绍,他的家乡与曲河窑一岭之隔曾经是古代一个瓷器区遗址,生活中的登封古瓷器、瓷片无处不在,家族中亦有不少族人从事各类陶瓷烧造、制作以及陶瓷买卖。
李景洲说,童年的他总是幻想把捡来的碎陶、瓷片,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瓷器。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的熏陶下,加之儿时的梦想彻底地改变了李景洲的一生。
从1985年起,李景洲收藏了登封出土的各个时代,完整的陶瓷器皿及陶、瓷片10余万片(件)。而细心的李景洲为便于识别,便将其收集的每一块瓷片标本上都标注有瓷片的称谓、品相及年代,而且每次把玩时都带着手套。
李景洲说,他收藏的各个时期的陶、瓷片上至自裴李岗、仰韶、龙山文化,经夏商周到明清,期间从没有断代,每个时代的陶瓷都有它明显的特点。“可以说大量的实物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北方民窑8000年来的沿变历程。”
通过对登封古窑口遗址分布、瓷片标本特征的研究,李景洲绘出一幅古代嵩山地区陶瓷窑口遗址图,“从图上来看,先民们是根据海平面的不断下降从高处到低向下迁徙的,海拔高的地方是裴李岗文化、仰韶、龙山文化时期,而隋唐、五代、宋各窑口就靠下。”李景洲说。
为了圆儿时的梦,李景洲工作之余便从各处收集瓷片、查阅专业书籍、向专家咨询求证,并且自费参加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研究生班、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陶瓷培训班等。
2006年,李景洲创建了“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着手对登封窑的恢复研究。历经千辛万苦,李景洲和他的团队先后成功地烧制出了嵩山青、珍珠地等瓷器,使得登封窑曾经的珍品“珍珠地划花”瓷器千年后“重见天日”。
之后,李景洲仍旧痴情于登封窑瓷器的研制,2010年底,“水墨瓷”问世,李景洲如愿地将所喜爱的山水、花木、鸟鱼印在了瓷器上。
如今,“登封窑”已成了陶瓷界、收藏界的关注话题,而这位踩着瓷片上的“瓷情”汉子也不再独舞,数十年的执著感动了其妻刘爱叶,双双翩舞于中原民间陶瓷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