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孤山印石:金石篆刻新载体

  印章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玺印是以实用为主。早在战国,国人偶用滑石制印,用于殉葬,而大多数采用质坚耐久的玉、铜等为印材。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入印,开文人制印之先河。明代中叶,文彭意外中得到青田灯光冻石,试着自刻印章,效果很好。从此随着流派印的繁华,石章被广泛应用,文人刻印更是发展成为金石篆刻艺术。

  中国的艺术形式不但以独立的姿态昂然艺术之林,亦可互相融汇、贯通,使之更为光彩夺目,金石篆刻就产生了这样的效果。金石篆刻是一门与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泠印社(微博)作为金石篆刻的发祥地已经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半个世纪的流传,中国印石独有的材料天然性、资源稀缺性和篆刻艺术性,使其日益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新贵和热点。随着印石收藏的不断升温,印石的开采更是如火如荼。印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眼下俨然已十分稀缺,寿山、青田、昌化、巴林等四大国石的矿源越来越少,好的印石弥足珍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艺术重新认识,传统艺术进课堂等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乐于篆刻,爱上篆刻,而另一边却是印石价格居高不下、优质篆刻用石缺少。西泠印社作为百年印学社团,精于治印,并肩负传承篆刻艺术的使命,一直不断寻找新的矿石资源,希望让更多的人刻印、刻好印。

  此次西泠印社推出的孤山印石,于第六届印文化博览会现场命名、发布。在印石市场投放的短时间内,受到篆刻爱好者和篆刻收藏者的中肯评价,并以其质好价优受到业界关注。该新品印石产自东南亚,以西泠印社社址“孤山”命名,根据质地差异暂分为“孤山一号”“孤山二号”。孤山1号色泽以红色为主,间夹青黄,更有绯红、绛紫、豆青、殷红等各类彩冻,外观光润;质地紧密,硬度为2.5,最适篆刻,是较为理想的篆刻用石;石中佳品可做收藏。孤山2号色泽以青白为主,通体润透,细腻光洁;质地较为松软,硬度为2,适合篆刻初学者练习使用;少量类似竹叶青、白果冻等有一定收藏价值。

  孤山印石作为西泠印社推出的金石篆刻新载体,在篆刻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有其特别意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