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收藏功课 勿被商家误导上海泓盛董事长赵涌专访

  编者按: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涌先生,早年留学德国,1985便开始从事拍卖业。按照赵先生自己的话说,他的工作一直跟拍卖有关,直到创办泓盛拍卖有限公司都没有离开拍卖。下面是他对今年秋拍和拍卖业的一番见解。


  雅昌艺术网:秋拍进行至今,您对秋拍市场现状怎么看?您对泓盛今年秋拍有什么样的预期呢?


  赵涌:应该这么说,秋拍中大家对宏观形势都非常关心。许多藏家对宏观面担心,经济上会怎么样?通货膨胀会如何演化?现在央行的准备金率在调整,牵涉到整个利息、欧元、美元等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很多。大家有一种担心,缺少一种安全感。实际上这个安全感的不确定主要来自于政策的动荡,收藏投资者因为这种动荡的状态对自己缺乏信心。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现在整个市场信心不强?


  赵涌:信心不足。因为房地产目前不是很好,股市状态也不是很好,大家是有自知之明的,股市进去的钱暂时回不来,大家已经明白了这一点,而且主要是收藏圈的人明白这一点。我这么多年下来,从来没有发生过拿不回钱的情况。只要专业够,在这样的前提下是不担心会通货膨胀,也没有感觉到经济受到损失,我们在这个状态里——在投资合理的前提下,我们享受了升值、保值带给我们的愉快!更重要的一点是收藏的整个过程,使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家庭、个人以及对经济、对社会都呈现出一个良好的状况。收藏不仅需要从中国本身来看,还要从国际范围来看,是绝对不能用很商业化的视角。很明显,现在的市场被商家误导了。中国常常是这样:一个行业做得比较好,就会招来很多投资客,很多商人进来,他们有一个很怪的现象,他们会常常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来误导这个市场,制造了一些假象,这些人往往没有很高专业知识,缺少收藏的力度。收藏是个过程,是个较长期的行为,我们需要用十年时间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而不是像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商家,因为他们更注重这个月要看上个月的状态。所以当有人问我,现在收藏形势怎么样时,我总会提请他们回过头来看十年前这批画、甚至五年前都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的市场相当好,是长期走好的趋势。当然中间有些调整都很正常。真正好的精品价格并没有下来,部分东西价格在波动,这是整个板块博弈的结果。收藏者的心态现在是相当的稳定,只要是有真正好的稀缺的东西绝对喜欢。


  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现代金银币板块,人家都说现代金银币是很新的东西。有这样一套样币:中国金币总公司仅仅发了四套,给四个代理商,这个熊猫的照片发给几个外国的代理商,有三套交了回来,有一个代理商没有交回来。当时国家也没有那么重视,既然没有交回来就当普通币算了,给你吧,唯一流出来的就是这套。这种东西就是几十年也难得看到一次,假如有的藏家买走了,十年也不一定会出来,二十年也不会出来!我认为真正精品和好的东西是没有可比性的,常常是唯一的。


  雅昌艺术网:艺术的稀缺性决定的。


  赵涌:收藏是需要花钱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看被专家肯定为精品的东西。这十年、二十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GDP不断跃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些艺术品买进又卖出去,不断地反复,这说明总是有新的藏家进入这个市场。有很广泛的中产阶级进入这个市场,这是好现象。只是他们开始被误导了,有些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高的东西是有泡沫的,甚至有一些赝品泡沫更大,总会破的。如果现在讲这个市场浮躁的话,这个现象就是浮躁的,这个东西是要剥离的。


  雅昌艺术网:我觉得中国现在艺术市场还很年轻,从拍卖市场发展来看也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大量的新藏家入场,应该这是富起来的第一代,手头其实还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去压住这个东西的。他们现在很多人是不具备这个经济实力压住这个东西的,也导致了现在流通特别旺盛的局面。


  赵涌:你讲得非常有道理,这种状态就是我刚才讲的,新进来的人群比较大,形成一种浮躁和浮动,他们离专业收藏者还有一段距离。


  雅昌艺术网:新进来的人群很多更看重投资,收藏和鉴赏则需要静下心来。


  赵涌:实际上新进来的人群,比如说今天他买一面铜镜或者明天买一幅油画,原本想买这幅画以后再去换掉,获得利益。有的时候可能买了两幅、三幅,甚至更多。买了之后就舍不得卖,所以我一直在说,让他们感觉进这个市场是为了利益而来的,但同时又为艺术所倾倒。


  雅昌艺术网:我一直在说这个市场既具有投资的魅力也具有艺术的魅力。


  赵涌:你讲得非常对,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就是有一天你真正懂了之后发现更有价值,能给你带来很多东西。我在这个行业里做了二、三十年,我回过头来看任何品种的收藏,小到邮票,大到当代艺术、瓷器、书画,总的感觉是这个市场长线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觉得很多自然界的东西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而且顺应了这个规律就是很健康的。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非常健康的。说到当前的秋拍,秋拍往往精品频现。有一些藏家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不是买高了?十年前这个东西只有200万,现在却卖到5000万!这是心理上的一种障碍。反过头来,十年前的200万和今年的5000万体现在其他消费品上也是一样的过程。


  雅昌艺术网:我们今天在评价拍卖市场二十年的经历的时候,认为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市场。您对现在拍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与拍卖行的整体状态有什么样的看法?


  赵涌:我认为拍卖这个行业的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我们整个拍卖行最开端的时候沿用的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交易的规则:私下交易、不报价,甚至在袖口里边完成。但目前国内拍卖行企业化经营还不够,哪怕做得很大,也个人在里面发挥主导作用。应该说欧美历史比较长久,相对来说比较严谨,各个层次都有专业人员,拍卖行的专家有专家的模式,这个在中国是慢慢形成的一个过程,现在还是初始阶段。目前中国拍卖行都是靠自己公司来培养人才,而不是把人才培训和人才交流放到一个平台上。拍卖行业基层员工、中层干部和上层主管以及领导层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探讨,相互之间有新的交流,逐步形成一种行业规范,这个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我认为这方面还是需要探讨的,目前,应防止市场走向原来中国以前交易的一种模式——所有东西都由自己业务人员独立操作,市场就把住了——这个对中国拍卖业的长期发展不是好的一个事情。


  雅昌艺术网:我接触国内拍卖行的一个感受也类似,就是对个人业务拓展能力的依赖性很强,好比您作为宏盛的董事长,您的风格基本上就展现了整个宏盛的风格,在北京很多拍卖行也是如此。如果当您退休的时候,另一位继任者又会展现一种个人风格。


  赵涌:每个企业会形成一种文化,个人意识太强了之后就会影响到整体企业的文化风格。企业领导者是一个旗杆,但是旗杆不在的时候企业反而会迷失方向。所以企业怎么来形成一种机制——就是制度的建立使自身能够健康发展,而是不依赖某一个人的因素。可惜,中国拍卖行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机制。


  雅昌艺术网:伦敦苏富比的一个高管曾经说过,很多委托方信任“苏富比”这个品牌,而不是某一个人。有一个鲜明的例子:他们曾经有一位业务主管从苏富比到另一家拍卖行去了,当他再去联系以前的委托方的时候,人家就不理他了。


  赵涌:我们与国际性的拍卖行有差距,最近好了很多。我们也有主管流动的例子。如果这个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他的员工就有归属感,就会形成稳定的发展凝聚力,这个是很欣慰的。中国拍卖行比较年轻,最早的也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我觉得五十年以下的拍卖公司都是很年轻的。


´,´

  雅昌艺术网:您对艺术品的现当代板块怎么看?


  赵涌:我们宏盛在这方面是比较强的。从资料、图录和品质选择方面有很多行内把我们作为标杆性的。尽管看上去我们的数值不一定那么大,但我们宏盛的图录是可以回头看的。我们有一个最大的标准就是拿拍卖的东西我们不一定收,尽管你可能是几百万的,我们有自己的标杆。我们的标准就是首先这个艺术家不纯粹是市场的,必须是有被博物馆收藏的,有艺术行业的认可,确实是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现当代这一块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这一块以后会走得很远,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因为现当代艺术大多数人采用西洋画法,所以跟中国文化是有碰撞的,这个碰撞有的时候会强烈。我们很难想象今天很传统的板块能够代表中国,必须要被超越。我认为青铜器,青铜板块要超越夏商周是很难了;今天水墨画也很难超越唐、宋、元、明、清。二十一世纪真正要想超越以前的肯定在“现当代”。但不是拷贝西洋的东西,也不是由西方人来推动的。必须是现在大家能够接受的、代表现代生产力的、代表现在文化审美和代表现在潮流的。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它要影响到电影、影响到出版、影响到审美、影响到市场。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影响了很多板块,“现当代”或者是“现代”,真正能代表中国整个艺术顶峰的话,应该就有这个能力。我相信这种出现和发生应当是慢慢发展过来,大家看到它时,肯定又是一个登峰造极的状态。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不错,有非常好的艺术作品。我认为“现当代”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但是这几年肯定会有很重要的东西出现,而且我希望这个东西是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的精神、文化精神的作品,也会得到国内外的认可。


  雅昌艺术网:我问一个征集的小问题,现在不管是苏富比、佳士得、邦翰斯或者是国内大的拍卖行都会有征集的难度,艺术市场的火爆使竞争激烈化,征集越来越难了?


  赵涌:每个拍卖行征集都会有难度的。做这种产品就怕定位不清楚,什么都想做。我们比较欣慰的是,我们定位比较清楚。我们宏盛的定位就是:件数不多,但是一定要量小而精,而且销售也得做好。我们的客人确确实实知道他们要什么东西,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感觉到征集上相对来说还行。而且我们拍卖伊始就要求公司自己不买东西。当时很多业务人员不理解,他们认为我们公司假如有一些东西直接拍卖,定能做得更好。这是其一。我更注意培养自己员工的能力,我不希望我们的工作人员有依赖性。如果用一个比喻,我说我们的员工都是“散养着的”——散养的鸡也好、散养的小孩也好,战斗力会比较强。家养的温室的花朵就会有依赖性。我希望在每场拍完了以后,下一场是一片空白。他必须去争取、去搏斗、去征集 经过多少场以后,他无形当中就成功了。我们可以一无所有创造自己的天地,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靠训练,靠实战出来的。这么多场拍卖以后,他们都是这个状态,拍完之后,到了下场时候,还是能够征到比较好的东西。


  雅昌艺术网:现在会做海外征集吗?您觉得海外征集潜力大吗?


  赵涌:我们原来有50%多的卖家都是海外来的,现在仍有30%、40%,很多重要的拍品都是海外回流的。我一直觉得海外这一块是有很大潜力的,因为文化大革命,因为前期很多运动使得很多自己的艺术品、收藏品都流向了海外,而且海外整体来说收藏气氛也是比较浓的,并不是今天有好东西全部出来了。


  雅昌艺术网:您对现代金银币是什么看法?作为新的艺术品类,未来的前景如何?


  赵涌:可能是为了名字的好听,大家多会把拍卖和艺术品挂钩,艺术品听了比较好听一点,实际上我们的传统拍卖不是这样的,就是拍卖。属于收藏品的种类很多,包括像家具是收藏品、佛像、瓷器既是艺术品,也是收藏品,实际上今天的书籍也是收藏品,古籍更是收藏品,你说它是艺术品还是出版物,反正是一个收藏品。


  这里边有文化内涵的不同。我们把拍卖公司真正在做的范围分两类,有商品拍卖,有收藏品拍卖——这样两大板块。收藏品里面又分艺术品,还有很多属于爱好的东西,还有一些就是我简称为书籍的,甚至拍卖明清的衣服,确实有人收藏明清的衣服,衣服也是收藏品。再来说说现代金银币:第一点,现代金银币在收藏品里面是很重要的。首先它是国家的货币,它是代表国家,它描写了某一段时间的历史,所以它有历史价值。我们货币是很早就存在的,比方简单的货币就是今天的流通币,如果加入了艺术成份,增添了很多文化内涵的话,那么每一枚货币就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比如说《红楼梦》题材、生肖题材等等都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描写和表现,所以它里边有很深的内涵让你感觉到,有的时候真正收藏的时候会体会更深刻。当你真正收藏一枚三国5盎司金币的时候,你会理解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代表人物——桃园三结义?当时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为三国发行金币而不发行别的题材?收藏品里面除了文化属性以外还有稀有性,中国当代贵金属币滥觞于国家的出口创汇,回过头来看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创汇的产品却成为今天很好的收藏品。再举一个不贴切的例子:你看吴冠中,背着一个画板跑到云南,跑到什么地方去画、去写生,然后在火车上抱着那个作品回到北京,他根本没有想到要卖这些画。我想表述的就是,艺术就是这样慢慢不自觉当中产生的。收藏贵金属就是这样,当时完全没有注意到里边发行量的作用,各个方面都没有去考虑,回过头却成为今天收藏者很好的研究对象:到底发行了多少?有一些钱币比如当时做了100枚,因为当时卖不掉,就熔掉了一些,事实上到底剩多少谁也不知道,成为一个谜,还有一种情况,当时做某类币的时候,一个机器坏掉了,重新做一个模又打,这便产生两个版别,于是又一种值得探讨的情况油然而生,值得人们去研究挖掘。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个样币,更是收藏者津津乐道和孜孜以求的东西,这样东西的价格很多都要上千万的。作为收藏品的当代金银币真的是相当不错,它作为新中国建国以后很重要的一个收藏板块,是很难得的艺术品。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