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柳的一花一世界

  作者:裴刚

  2011年12月3日798艺术区魔金石空间迎来了重新装修后的第一个展览——胡柳个展《白 天》。这个展览分两部分,画廊的空间一个是白天的部分,主要是以铅笔、纸为材料的架上绘画。另一个是夜晚,直接画在画廊的白色的墙壁上。你不用担心铅笔的石墨会被轻易地擦去或碰掉,在作品完成后艺术家在作品上喷了定画液,也体会渗透进纸里,铅笔的痕迹也会“吃进”纸里面。生于八十年代的胡柳,看上去安静。展览开幕她的很多学生前来祝贺,其乐融融。

  胡柳在大学是学国画的,但她并没有停留在单向度的国画的材料和语言上。在东西方历史和艺术语言的比较中获取重新审视观念到语言的形成。

  在对这次展览的描述中她有这样一段话:“白天”,以在灯火昼夜通明,黑夜消失,白天也随之消失的“白夜”中,人经历着“视觉盛宴”,却也遭遇着失明的空前想象,刻画了我们时代的根本困境——“世界之夜”——因而,“白 天”中间的空白绝不是可有可无:它提醒着真正的黑暗。但“白天”想讲述的,绝不仅是一种“看”法。“白 天”通过对久已被现代绘画放逐的手之触觉、味之感动和心之节律的恢复,展示了一个人为穿越“世界之夜”而在夜与夜的世界中的摸索和发现——她,邀请你进入这另一个世界。

  进入“白夜”,恢复观看。

  展览分两部分,一个是白天的部分,另一个是夜晚?

  胡柳:对,我的中文名字就是白天,英文名字就是Night。我希望是不同语境的人观看会不太一样,当然他如果两个语境都可以介入看到的是一个比较全面的。

  从开始画国画怎么转变到现在的样子的?

  胡柳:没怎么变,只不过那会儿上学学国画了解了一下传统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在04年学国画的经历就是刚刚开始入门,就那么简单,其实传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表面的,无论是画水墨还是画什么,也许是一个本身的东西,后来可能有点儿那个思维在里边,就变成之前不是老拿铅笔画很多素描、速写什么的,都是准备性的,后来我想把铅笔本身的主动性拿去,然后就这样了。就是它跟我自己的生长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现在还画国画吗?

  胡柳:现在很少了,几乎是看的多。大量的阅读,我现在基本上是在古典的,宋代时期的一些山水。

  这些对你的作品影响在哪些方面?

  胡柳:我在后面的工作可能会逐渐地显示这些东西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现代艺术就近一百年以内,都是局部性的,或者是我拿一朵儿花告诉你想看整座玫瑰花园我给你看一朵儿玫瑰就够了,但是我希望回到宋代时候的一个世界观,那个时候我不但给你看一朵儿花,而且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是这样的,所以我想就在我后面的一个思维里面可能会与宋代有关系,就是它是一个入口,与西方有关系的那个点。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对比文艺复兴和宋之前和宋之后的对比。

  语言、材料上都会有变化?

  胡柳:材料上可能还会一直是铅笔,因为它已经跟我生命体验有一定的联系,语言它可能会更丰富,我会一直尝试画夜晚的一些东西,因为长时间的,就是我们的观看思维里边都是白天,事实上我们忽视了,只有在夜晚降临的时候,我们的视觉,可能我们在判断的时候才会用脑子,从会用全身感觉性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眼睛,我想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几乎就是这样。

  在整个一百年,近一百年的发展史里边现代性带给我们的一些原因,就是它完全是打破以前的整体世界观,局部分解掉了,就像我们的职业,每个人在干一行,但过去是通的,我也是希望我自己能够达到以前的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我也认为画画这个动作就是一个休息,跟心灵有关系,另外还有世界观的原因,我再找一个秩序,因为我们现在看世界的方法和过去不一样,但是同样会有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我需要把这个世界观整理出来,所以我这个主题就是白天和夜晚,这个交叉也是与这个世界观有关系。

  展览持续至2012年2月12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