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余焦墨画展:黑与白墨与彩的对话

  本报记者 肖朝德 任净涛 李国华

  “画得非常好!这里光线暗,照片还是清晰。”25日,在四川省博物馆举行的刘三余焦墨画展,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一位母亲仔细地用手机拍下每一幅作品,她告诉记者,是为学国画的儿子拍的。在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中,不时有人发出啧啧称赞的声音。

  本次展览,由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岷山书画院、四川中国画焦墨研究会承办。画展汇聚了刘三余近年来的100幅精彩画作。

  在开幕式上,曾经担任过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馆馆长的著名画家钱来忠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刘三余对我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自幼自学古诗,有很深厚的功底,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外之音,画外之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出了很多很好的作品。

  刘三余从传统中走来,但这是条正路,现在很多绘画的人,追求成功,但他们对自己的铺垫,有很多的缺乏,如功底,如积淀,但刘三余在青年画家中不张扬,是功底很好的画家。

  焦墨画在元代有比较高的水准,近代也有一批画家,以张仃为代表,出了很多优秀的画作。刘三余作为青年画家,继承了焦墨画,虽然焦墨画不是传统国画的主流,但其用墨的纯粹,讲究层次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对花鸟的表述,在中国历史上甚少记录,刘三余的焦墨花鸟,在中国是很少见的。

  刘三余的焦墨山水,有其独创性,注重写生,倾情于祖国的青山绿水,用焦墨记录我国的名山大川,这条路,有自己的特色。

  本次展出,最具特色的是刘三余创作的焦墨重彩荷花。

  四川焦墨研究会的著名画家向维果先生说:焦墨画的难度较大,不像水墨画,用水可以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焦墨画是用枯笔完成,而在焦墨画中,用彩,必须随着焦墨的单一而敷成一种色彩上去,精彩的地方体现在枯笔的层次上,这种画法成功率不高。但刘三余在短短的几年中,很快地把握了这种技法,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有特色的焦墨画家。

  钱来忠先生总结说,刘三余的焦墨荷花有三个特点:一是构图方式,焦墨重彩和虚实关系上有独创。用焦墨画荷花,历史上已经有人尝试了,但刘三余有新的构成方式,焦墨重彩和虚实关系,是中国第一,还没有人能超过他。

  第二,焦墨荷花的画面构成有诗韵美,一支莲蓬,一张荷叶,一朵荷花,这些元素,在刘三余的画中,有了诗韵。

  第三,他的焦墨荷花,既有疏朗美,又有密集的美。他的画面,在疏朗中,又有密密的荷叶挤在一起,大量的留白,用一朵荷花或莲蓬占据,构图非常好。钱老指着《重彩荷花二屏》,品鉴到,秋天的荷叶,有一种苍凉,但画面中,盛夏的花朵,生动活泼,自由流畅,把这两者结合在一张画中,残秋与盛夏,强烈的对比,在这里和谐的统一,没有让人感到衰败,反而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体会到了生命的永存。

  本次展览,用刘三余先生的话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总结和超越。在短短的几年内,能出这么多让人惊艳的作品,除了刘三余先生的才情外,也和他勤奋地在祖国的名山大川中写生有很大的关系。他说,总结了,就放下,为着下一个目标轻装上阵。

  钱来忠先生希望刘三余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四川,把视野放得更宽,在山水中注入更多的温情,他肯定地说,刘三余完全可以成为四川焦墨山水的大家。

  正像老一辈的殷切希望一样,业界已经有人肯定了刘三余在焦墨画中的地位,而且这种成为大家的端倪已经出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