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诚信建设利于规范艺术品收藏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人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兼具欣赏和投资二重性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不断升温,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气象。旺盛的市场需求给赝品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那么如何规避艺术品收藏风险呢?首先,藏家不妨更新收藏理念,相信盛世代有才人出,不薄今人爱古人。试想,假如当年康乾雍三代帝王也是“玉必商周、瓷必宋元”,对“大新活”不屑一顾,就不会出现清三代艺术品的鼎盛局面。其实远到红山良渚,近至人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的艺术品,无一例外都是那个时代的“大新活”。今天,在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理念的推动下,艺术品的工艺手段、题材选择、精细程度等都比过去有了长足发展。国家评定的众多工艺美术大师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学识水平也远非古代工匠可比。


  其次,文物部门、拍卖协会等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加强艺术品拍卖的管理和规范。艺术品市场需要拍卖企业依法操作,从市场准入到接受委托,从履行鉴定义务到严格遵守拍卖程序,如果拍卖企业违法违规,比如超资质拍卖,虚假宣传等,就应该及时受到查处,以降低因瑕疵产生纠纷的风险。


  第三,藏家要大胆运用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督促拍卖人履行瑕疵告知义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虽然鉴于艺术品交易的传统和鉴定的复杂性,法律不应武断地要求委托人和拍卖人必须保证拍品的真伪,然而,民法通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予以明确的诚实信用原则,可以要求委托人和拍卖人有瑕疵告知义务。委托人和拍卖人应当将自己知道的或应该知道的有关拍卖物的瑕疵告知拍卖人和竞买人。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对抗拍卖中的欺诈行为和权利滥用的有力武器,也是捕获精美收藏品的最佳手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