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金融化的“庞兹”迷雾——为艺术品金融嫁衣唱唱反调
编者按:从纽约华尔街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金融城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庞兹骗局”在国际金融界的名头家喻户晓,当一项短期内高投资回报的许诺与承诺者本身的业绩并不相称的时候,投资者无论在血本有归还是无归之前,都应该回忆起庞兹故事。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让世界瞠目,不过其程度远远超过了国人对艺术市场飞速发展的惊叹程度,殊不知中国人几十年来早已习惯了花20年干完别人200年干的事儿,不过从2009年底伊始至今,中国艺术市场的飙涨程度终于让国人自己也忍无可忍地要瞠目结舌了。客观而言,当今市场确实有着艺术品艺术与历史价值弱化于价格的现象,加上市场的需求引发价格飙涨,近年来以集资方式投资艺术品的艺术基金盛行,特别是当艺术品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可以操作类别时,广大的投资者就应该警惕“庞兹骗局”在艺术品市场出现的危险。
需要说明的是:犀利不是我们的噱头,尖刻也不是我们的卖点,之所以在市场山河一片红的形式下安排唱反调的文字,为的就是提点某些过于盲目的人们,毕竟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尽管庞兹骗局惊世骇俗,但究其本质却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老把戏,问题是何以老把戏能搅得艺术市场风生水起,酿出轩然大波呢?
各方合力营造“庞兹气氛”
“庞兹骗局”称谓源自美国一名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他于1919年开始策划一个阴谋,成立一空壳公司骗人向这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
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庞兹编造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吸引投资人,而如今艺术品市场投资同样充满诱惑,出钱购买艺术品的买家期待诱人的利润。虽然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如今很多人没有故意欺骗的意图和操控市场的想法,但仍有许多人仍旧在宣扬半真半假的事实。画廊业者、私营媒体、网络各大“指数”在其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煽动作用,各种诱人的价格增长故事不乏其中。诸多媒体争相报道艺术作品曾经历过那些人的收藏,并发布成交价格记录;艺术评论提供热门投资品种;画廊业者的手中也有一份代理艺术家作品历年交易记录,以此来证明某收藏家如何在几年之内,投资艺术品的回报率,各种网络媒体更将古代大师、近现代艺术家、当代艺术家及个别艺术门类非常详细的价格曲线变动行情变得“一目了然”,大有“像看股票一样看艺术品”的架势。而拍卖行则是“笑迎八方客,死活不保真”,你举天价我落槌,付款不付款不要紧,宣传先出去再说。这就为“庞兹骗局”的诞生营造了很好的不理性环境。
“文交所”上演短线暴利迷思
购买者习惯把来自不同地方的相同讯息当成多重的证实,并且从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来看,往往有着从众心理,通过群体的倾向而随波逐流。这种心理同样存在于艺术品市场,此时的买家买下艺术品,而且是高价买下,仍然相信一定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其引发的结果是艺术市场中,金融资金大幅度介入。艺术品市场飞速发展的态势离不开“神话”般的故事,而有着敏感嗅觉,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的短期投机性资金会将艺术品价格推向“风头浪尖”,目前,已有金融资本的强力介入和艺术品市场与金融产品全方位的成功对接。有数据显示,我国近两年成立文交所已达20多家,上半年艺术品基金募资总12.15亿元,预计募集总额约33.86亿元,其中北京:计划24.21亿元,进度36.39%;上海:计划1.65亿元,进度60%;深圳:计划3亿元,进度80%;厦门:计划5亿元,进度0%,另外,其他艺术品金融化的产品如艺术品抵押、典当、担保和艺术银行、艺术品保险及艺术品期货交易等给艺术品市场带来的资金也不可小觑。
就金融资本而言,它追逐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它的本性,将艺术品交易证券化也是金融资本介入的简便途径。2011年3月2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挂牌交易画家白庚延的2幅作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啸万里触龙门》与《燕塞秋》,成为艺术圈的热门。作为天津文交所首批推出的拆分艺术品,2幅画定价为600万元和500万元,均以1元每份的价格进行艺术品份额进行申购,2011年1月26日,开盘当天便飙升至每份2.16元,迫使交易所按照“涨幅超过30%即停牌半个小时”的规定停牌。但这依然阻挡不了投资者的交易热情,接下来至的20个交易日里,两件艺术品涨停板不绝,最高曾分别创下18.7元和18.5元“轰动价”,以这两幅作品总股本分别为600万份和500万份计算,其“股份”总值已分别高达1.122亿元和9250万元!这样的价格,让一位拍卖价格仅刚过百万的艺术家缔造了中国艺术市场的“飞天”神话。
但截至2011年9月23日,曾经无比风光的天津文交所第一批艺术品份额已经从最高18元左右跌至3元多。据新华网最新一则新闻《投资者百万进场仅剩22元 天津文交所或遭诉讼》称:“有的客户投资了130万元,损失达数十万元;有的投资20万元最后仅剩几万元;更有甚者投入130万元到现在只剩22元。还有业内人士称,浙江湖州的一位投资者,将全家的积蓄投入购买天津文交所的份额产品,还贷了一点高利贷,开了五六个账户购买,一共120多万元,现在所购买的产品价格严重缩水,只剩下60多万。”这算不算得上有些庞兹意味呢?
白庚延近几年在国内拍卖场上的成交纪录数据,天津文交所尚未挂牌时的最高成交纪录是2010年12月北京保利拍出的2005年作《千峰接云图》以392万人民币成交,轰轰烈烈的证券化交易正在进行之时,也就是挂牌之后的3个月,同样由北京保利拍卖的一件2002年作《春岩绿野秀》便以920万人民币成交,跳价3个台阶,不可不说和天津文交所的轰轰烈烈有直接联系。然而,早在2010年之前,白庚延的作品平均价格还不过2万元/平方尺,到了2011年春季,每平方尺价格便已达到15万元,单价作品价格甚至超过齐白石、张大千等近现代名家的画作价格,如果没有如此金融操作之举,试问何人敢将白庚延与齐白石、张大千的历史与艺术地位比肩?此时刚刚从短线暴利迷思中醒过来的投资人,需要考虑的则是“谁来接盘”的又一神话了。
´,´
博傻理论
当人们的投资热情达到一定激情的程度时,国际国内诸多的投资失败案例就会被无条件的忽视。但是历史却是因为确凿发生才称为历史,从1989年至1991年,巴黎国家银行投资2200万美元,购买16幅法国及意大利的绘画及素描作品。在7年之后,该银行出售了这套投资组合的艺术品,然而最终的成交总额比购买时还少了800万美元;纽约大通银行曾发行了一只价值为3亿美元的艺术品基金,摩根建富投资集团发售过一只2500万美元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日本Itoman Mortgage corporation曾投资5.2亿美元购买了7300件包括雷诺阿等西方现代主义及印象派的绘画作品,然而,这3家公司的投资基金都严重亏损。而很多和当时如出一辙的操作模式,在今天的中国艺术市场却正在轰轰烈烈的上演。
现在不是谈论艺术品金融化、艺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问题,而是需要讨论上述进程在中国遇到了何样的麻烦与发展上形成了何样的畸形,在大量资本注入艺术品市场的大势下,天价拍品已然见怪不怪,资金链条无论锁住的是个人、机构还是基金,大家都是否都真正考量过,高额回报率的艺术品市场,其信用体系是否有足够多的支撑,能不能抵押,能不能典当,能不能够正确评估,能不能合理、公正鉴定,能不能有一个非常好的保管机制等等诸多问题。市场牛市时趋之若鹜,市场熊市时抛之大吉,如果庄家、散户都能简简单单背背市场三字经就得以风生水起,那中国的亿万股民早就可以人人富得堪比中东王子了,而不是如今时时大唱“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股市”。
诸多资本问题一旦爆发的结果就是,目前市场上那些历史、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脱节的虚高艺术品没有下一位接盘者,今天的疯狂找资金届时就会变成疯狂找傻瓜,“接了确实是傻了,只能找比我更傻的了”。这就是资本市场中经典的“博傻理论”: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通俗点说就是:做傻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个傻子。
庞大还是“庞兹”,这是个问题。
当今在中国股市内已然有观点将之类比为“庞兹游戏”,可以想象是如果随着中国艺术市场金融化、证券化程度加深,最终是否会类同于中国的股市呢?股市的上涨需要匹配上市公司的业绩,而艺术品价格上涨需要匹配其艺术与历史价值,而客观地讲,当前市场上,这张匹配失衡的状况是存在的,尽管如此,还是会有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新生力量的收藏投资人数不断增加,是艺术市场自身的魅力无限还是“庞兹游戏”的诱惑太大,需要时间来捅破这样的谜团。
“庞兹骗局”的最可怕之处是到后期会有不在少数的一部分人知骗任骗,看破局面的庆幸变成了站在东墙的侥幸,认为自己能在泡沫破灭之前捞到及时一笔,这种情绪往往会助长“庞兹迷雾”的五彩斑斓。很多研究者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与日本艺术的20世纪90年代崩溃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在认同这个观点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既然我们崛起时没有照搬人家的老路,为什么在崩盘时不可能“另辟蹊径”呢?
作为整个拍卖行业的六大基本类别之一,艺术品拍卖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在交易额上立足世界拍卖市场的类别,再加上庞大的一线市场网络,无数的画廊、艺术机构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市场圈子。而金额在某种意义上天生为资本而存在,它嗅觉灵敏地跟随着资本的流向和集聚,当中国艺术市场在还未解决由快速发展而导致的根基不牢,就迫不及待地“披上金融化的婚纱”,那么证券与基金这对“伴娘伴郎”带来的是福运还是劫难,只有日子慢慢过上了,才会冷暖自知。但问题在于:没考虑清楚就冲进金融教堂的中国艺术市场,如果是强强联合为“庞大”的婚姻姑且美满,但是一旦是强扭的“庞兹”,那中国艺术市场很可能不是能否应对的问题,而是能否应对得起的问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