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书写艺术——访香港佳士得书画部主管游世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者按:游世勋,香港佳士得书画部专家、副总裁。自小对中国传统书画情有独钟,15岁始拜师学画。大学择校时明智地放弃辅仁而选择台湾文化大学。1998年进入香港佳士得一直工作到今天。10月24日、25日他随香港佳士得2011年秋季拍卖会精品展来京。记者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场合与游先生进行了长谈。本来是作为采访之外的闲聊,但觉得游先生的谈话诙谐幽默、直抒胸臆,在捧腹发笑的同时确实让记者十分的感动和发自心底的佩服。记者前不久发文,“艺术请别太市场”,游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向记者既叙述了走上艺术道路的经历,又对艺术审美和鉴藏做了透彻分析,想来对我以及收藏的朋友们一定大有裨益。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游先生,文中大量保留了游先生的原话,稍加整理,供读者一阅。


  在还没有进入秋拍的话题之前,游先生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不喜欢对着镜头说话,会变得很官腔,接着便和我们分享了春拍时接受采访的的一件趣事。


  游世勋:很有趣的事,今年春拍的时候两位记者访问我,他们问的题目很“尖锐”,其中一位说:尤伦斯把当代油画拿出来拍,是不是象征着当代油画已经要完蛋了或者会怎么样?


  我觉得问这种问题有点儿傻傻的。我于是简单聊了一下我的观点。比如古画,尤伦斯收藏的古画很漂亮,这次真的是他把远东的生意做一个了结。他很多情况是跟保利合作,把东西都给他们来拍。说到古画现在的价钱,大家以为已经到了不错的阶段——就某一些单独的宫廷拍品,可以拍到一个过千万的价钱或者上亿的价钱。还有很多古代画家的很优秀的作品,只是因为不是宫廷的收藏,还没有到它应该有的价位。这些反而是我在关注的部分。尤伦斯有很多,(用手做比划)差不多从这个椅子到你这边。其中有一张是唐伯虎的老师画的大山水,是青绿山水,漂亮的不得了!差不多是80年代在佳士得买的。88年一直到95年之间,在他手上有他在纽约佳士得买下很好的古画。我看过他的资料,很多都是很棒的。


  国际拍卖行资源征集及分配


  雅昌艺术网:说到了纽约佳士得,我想到的是佳士得全球的资源是怎么分配的?纽约亚洲艺术周,我还是比较用心关注了一下。这次佳士得秋拍,还是非常漂亮的?佳士得是怎样优化它的资源配置?


  游世勋:像纽约蘇富比最近也办了书画拍卖。他们把这两个市场做了区分。我觉得它放在纽约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它可以从纽约吸引到很多纽约的卖家;买家的话,当然还是亚洲的强。亚洲人跑到纽约去,你以为会出手比较谨慎一点吗?没有。更猛!


  就佳士得而言,原则上我们在纽约欧洲发现的拍品,就在美国拍,在亚洲这边发现的拍品就在香港拍。所以,香港上拍的书画大部分来自亚洲征集的成果,美洲也会有一些。像美洲的西岸这边有很多台湾人,广东人也有在那边的,我们也会在那边找一点东西。


  雅昌艺术网:中国的艺术品在香港会比在伦敦或者是纽约受重视的程度要高么?


  游世勋:在纽约拍也还行,我们研究过成交价,不见得跟香港差得太远。在98、99年有过比较严重的下滑。那段时间,纽约的生意折腾得很不好,因为书画整个市场弱下来。97金融风暴以后就压下来了,一直没有上来。国内的买家还没有成长起来,新的买家、包括东南亚的还没有进来。后来,东南亚有一部分人跑进来收张大千、齐白石这些近代的作品比较多。


  雅昌艺术网:佳士得现在主要的征集来源在哪里?


  游世勋:我们海外很多会员。而且有意思的是,海外有一些客人是这样——真的就只信佳士得!即便是2 00万的东西估他100万他都来,他说我就相信你们。当然我也没让他们失望过。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呢?


  游世勋:其一是品牌,其二是我们都很公正。我们不管怎么样不会去伤害到卖家的权利。比如别人拿一件东西给你拍卖,我自己去买那就不行。


  佳士得就是这样的,我们不能跟卖家去竞争。如果有两张一样的吴昌硕的书法,会先卖他的还是先卖你自己的,我们公司连这个都有规定的。像我们这次有一幅张大千画给李汉祥的一张松树,比这个桌子再大一点,是我们一个同事签的合约。李汉祥是他爸。公司合约有规定,不允许说哪张是我的,或者是推荐人家买哪张。


  雅昌艺术网:如果这件东西确实很好呢?


  游世勋:不行,要避嫌,香港人是这样的,我们公司的合约是这样的,要去避嫌。


  雅昌艺术网:您有觉得现在东西越来越难征了?


  游世勋:难找了,真的很难找。所以我才会讲尤伦斯如果要崩盘卖货,他怎么卖也不会卖古画了,古画多难找啊!


  我自己找货的方式是这样,因为我做拍卖,有人帮我找货,我就开心了。所以我身边会有一些同行,他们不是做书画的,可能是做珠宝的,或者做油画的,但是他父的辈或者母亲那边有关系,就帮我找到国民党的高官、台湾的京剧演员,帮我挖出来。我让他们发过来图片,他们就问这样的东西对不对?我说不错。多少?给我谈谈看?协商的价格比你估的还便宜,我们高高兴兴地拿过来,一拍拍了好价钱,大家都开心。


  现在整个市场流动得太快了,一幅画在市场兜来兜去。在台湾、香港以前都没有这种事情。现在人都在说‘藏家是什么藏家?炒画就是炒画。’什么是藏家?藏家是把画买回去好好地研究,照着系统去收。比如说一个齐白石,每个时期都有,慢慢地去收,收到齐,收了一件研究一件,收另外一个时期再进行研究,慢慢形成体系。


  我把这份工作当做是一个不错而高尚的职业,那么你面对高尚的艺术品,要细心照顾这些艺术品,把它们安全做好、卖掉,找一个好的客户、好人家嫁了,这个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我看到过,1949年跑到台湾去的老辈的人,孩子也都不懂,把齐白石的画堆在柜子底下,冷气机的水顺着墙壁流下去,十多年后一卷变成了纸棍!拿出来都碎了,我看了就很心疼!


´,´

  近现代书画 VS 古代书画


  艺术市场上,近现代书画的价位一直比古代书画高很多,对此游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游世勋:近代画比看古画容易理解。因为我自己是在台湾读书长大的,我有一些美术系的学姐,她们是西画组的。她们会问我说:游世勋,你怎么一个小孩子家会喜欢中国书画?我说因为很有味道、很有韵味,学问很深。她说,不是每张看起来都一样嘛?我说:你怎么读的美术系?都读到几年级了?还跟我说每一张都一样?


  游世勋:说明她的基础打得不扎实,这是认知有问题。就是外人、一般人来讲,西方的世界,他们喜欢受一个视觉上的刺激,他不会细腻地去体会里边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仅是一个视觉上的刺激。近代画来讲很容易分辨,比如说张大千跟齐白石,你真的一看就知道谁是张大千、谁是齐白石。徐悲鸿一看也就知道。讲难听一点,清初四王挂在一起大家看着就头晕了。你跟人家说王翚、王原祁,哪里不一样?谁是什么派?怎么区分?大家搞不清楚。后来我就跟他们讲王翚的特色,他的线条像钉子一样、笔笔都像钉子一样;又刚又猛、又有力量;结构紧凑、非常的紧凑。他的画法是从北宋过来的,但是用了元人的笔墨去画北宋的东西。王原祁就比较接近印象派的感觉,他是用拍墨,像黄公望那种交错的线条。


  书法、碑帖—推文人品位


  拍卖场上一直存在“书不如画”的现象,而从今年春拍开始,书法的突出表现正在打破这个僵局。 游世勋表示,这也是我的一个梦想,很快就达到,我很开心!像金石派跟名人书法,我很早就关注这一块,很快也就看到市场起色。我很高兴这几年的发展!


  雅昌艺术网:您对碑帖和拓本的市场怎么看?


  游世勋:碑帖我自己也喜欢,但是碑帖有一个很大的难度,就是说现在印刷品已经极度的发达了,你可以买到很好的像真迹一等的拓本,二泉社可以印到几乎跟那个一模一样的,而且裱装都是一样的。我自己就买几本在家里,你看那个字非常清楚,那个字的精神非常紧凑。从视觉角度可能比原拓看着还舒服。你去买清拓或明拓,明拓很了不起。你买到南宋拓的,元拓的,你看到还不如家里的影印本,就买不下去了!再者拓本的断代也是很大的问题。


  游世勋:我自己是收拓片的!我曾经在日本收到我看过几件中很好的一件宋拓,很漂亮!大概八年前,那个时候我一见是汉《石门颂》拓本,我直接给他50万港币的估价,他都不卖。日本人把这个看得很重。日本对文化的传承远强于大陆甚至是香港、台湾,他们对书法对碑帖的那种热爱,是国人怎么都做不到的。


  游世勋:国人看东西都喜欢凑热闹。《清明上河图》要排队看。在台湾也是,哇! “翠玉白菜”排着队挤都挤不进去!我每次去,在台北故宫,这么多人,在看什么?看“翠玉白菜”!我也喜欢玉器,但我宁愿去看一些宋代玉雕。


  雅昌艺术网:您刚刚说到喜欢玉器,难您自己会收藏些么?


  游世勋:因为我自己是学字画的,所以我会用文人的心态来出发。所以我有时候买那些动物造型的玉件用来放笔用,写书法的时候当笔搁。因为我小的时候家养一只大狗,经常在家里走来走去,每次冬天的时候很冷,我在那边写书法,写到半夜,我们家狗就走过来看看我。我爸、妈已经回房间睡觉了。它不能进房间,就走到我旁边,我有一个毯子铺在地上,它就趴在我旁边的毯子上,然后总时不时过来看看你,我有意无意地抚摸它的头:乖乖,睡觉,它便睡觉,我就继续写书法,很温馨的。冬天很冷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很温馨。后来我只要看到玉里面有动物、有狗造型的一类我就买下来。以前很便宜,现在涨得很凶,现在的收藏慢慢变成以文人品位为主。很多私人也喜欢收藏这类东西,所以以前我玩那些动物玉件很漂亮,被很多同事说没出息,玩这些小东西,结果后来没想到五千块变两三万了。


  雅昌艺术网:从进佳士得到现在,您觉得对于买家这个方面有什么感触吗?


游世勋:感触就是很有趣!像03年突然价钱上了一个台阶,一跳跳了一大节,那时候的买家就买不下去了。到了06年、07年又换了一批,那一批比较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现在台湾的情况是藏家在卖,卖到现在开始发现,卖过头了,东西还持续在涨,没得玩,不行,从头再买,又必须能够跟得上现在的价钱。台湾有不少年轻一代,国内说是富二代或者是富三代这种,家里有钱,他就开始去买,然后开始去读那些东西,去了解。还有一些是玩西画的,认识我了以后,我就说你们可以兼着收一些书画。他们慢慢也进来买书画,真的是买进来不是为了要卖、要赚钱的。还跟我买过一张张大千,是青绿的,300万,而且是不小心一口就被他要到了。他买到后感到害怕,说游先生是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便宜?那张是2010年春季的时候买的,一槌子就买到了,给他吓坏了,他问了我好久到底东西是不是不对?我说你这样吧,我有客人会要,要不然你拿进来拍吧?后来他可能问了几个人,觉得是对的,就死活不卖了,那一张现在已经1500万,他也不肯卖。很好笑,后来我们就变成不错的朋友,一起玩儿。有一些真正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回来的,对中国画也愿意接受。不是说小小年纪就送出去做留学生,他们可能是20岁以或者是去国外读大学,或者大学毕业才出去念研究生,中国文化的根基还是有的。


´,´

  文化的传承


  说到自己怎么会踏上这条路时,游先生十分感概,“现在的孩子对流行东西的敏感。他们讲究服饰,也是早早就穿耳洞、弄头发那种,我很早就发现我不是那一路人。我母亲就帮助我找到那些台湾的画家老师,我就去学画画了。我学国画,15岁就开始了,算是学得比较早一点的。那个时候在台湾没有人学,尤其是小伙子,根本没有人要学的。”


  游世勋:我小的时候跟国内现在的情况很像,大家都在念书,没有人要去学绘画的,艺术只是一个兴趣消遣而已。像我们家,我读设计学校再去补习;学书画,老师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愿意学这个开心的不得了。人家七点上到九点,画家把我留下来,讲到十点半才放你回家。我有一些画家老师,一点上到三点,三点大家散了,跑了。我就留在老师家聊天,聊到六点半,吃完点心才回家吃饭,那些老师真的很疼你,把你带在身边。在老师身边,很多东西是书上读不到的。


  雅昌艺术网:您刚刚提到溥心畬的画,我知道他当年跟齐白石是齐名的,但是拍卖市场的现状是,他跟他同时代的画家都比,价格没有到位,挺奇怪的。


  游世勋:不奇怪,因为他的东西太冷了,太冷逸。他的东西,我觉得真的是曲高和寡。 我认识一些做生意的老行家,我们私下在聊天,前几年溥心畬价钱很差的时候,他们自己留一些溥心畬的作品。而像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有钱赚就卖了。溥心畬反正也卖不上价钱,东西又好,就自己留着玩儿。所以在香港你问来问去,几个人家里都有溥心畬的,都留着溥心畬。


  游世勋:这跟收藏家的审美水平真的有关系。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很多人还是做生意(投资),对东西的美感还未必能钻进去,而且艺术分很多类别,他偏偏是属于古典、古雅的路子。你走上这个路子,就跟看古画差不多,必须有很好的功底去了解,才能够理解到他的意义和意境,欣赏到他的书法和画之间的呼应,就比如说现在这些收藏家读他的题字看看,没几个人读得出来。雅昌艺术网:从进佳士得到现在,您觉得对于买家这个方面有什么感触吗?


  雅昌艺术网:您自己也画画,您比较欣赏或者喜欢哪一种感觉?


  游世勋:因为我是张大千的徒孙,我的老师是帮张大千代笔的人,我学鉴定是这样来的。一开始学画画没有想那么多,后来我老师就丢了一本书出来,什么故宫专家出了一本张大千图录、张大千特集,连两张假的都抓不出来。老师的意思是你们去抓一抓试试。那个时候我才去一年多,兴匆匆的觉得好玩,找到一张假的张大千,然后另外学了三十几年的一个师兄,他也找到一张。老师说不错,你为什么觉得这张不是张大千画的?我说:很明显,晚年的字,早年的签名。早年的画晚年的签名还有可能,晚年的画,早年的签名就不可能了,老师说还行,我就很受鼓励,开始不断地找画册和拍卖书,问老师这张对不对,那张对不对,很有趣。到后来找到一张画就是我老师画的,张大千签名的,我抓到这一点,我不敢跟我老师说,因为没大没小,我就跟我师兄说这张画像是老师画的。啊,是吗?我师兄立马跟老师说,游世勋说这张是你画的。我说:害死我了!结果老师就嘿嘿地笑。自己学画的过程是从大千入手的,因为张大千对古人了解得非常透彻了,所以我从张大千再进入就很快。然后我自己写书法,以前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写书法,大学的时候大概一天最少4个钟头。


  雅昌艺术网:那书法方面呢?


  游世勋:早期台湾写书法都是颜真卿、柳公权,到了我老师那一辈就反过来,他们决定要学魏碑,更自在、更自然,我是写魏碑、龙门二十品,后来就是夏碑,写了以后,我就转闽南风,然后我就专心写闽南风和西夏碑,虽然一个是圆笔,一个是八面出锋,但是他们用笔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这样的。


  都是这种折法,而且一定是重、轻、重,跌荡的趣味,曲线,虽然看起来很多是这样的一个线条,但是它是有这种翻的,都有一个意思在里边,很有趣。所以我临闽南风写得很像才放掉,西夏碑一直写,前前后后加起来写了五年,同样时间闽南风也写了五年,我写得很用功。有一天看到一本柳公权的碑,觉得自己应该更严谨一点,就开始写柳公权,很痛苦,但是很过瘾。我最近在写柳公权,因为《神秘塔》稍微早一点,所以我写了《神秘塔》,再过来写《神策君》。《神秘塔》开头的那一段比较紧凑,到后来也松了,我尽量临前面那一段,因为结构特别奇怪,很过瘾,我现在都在写这个。香港有一个画家何百林,他也在教我的同事写书法,我的同事跟他学书法,刚好学柳公权,就把我写的字给他看了,他觉得好玩,大家在一起交流,以后说想看我的草书,所以有空该写草书了,我最近带了一本经文在身上,可能出差或者坐飞机什么就拿出纸笔描经文,因为粗细是接近的,只要把形神兼备起来就可以。


  因为我以前写书谱的时候,有时候出门不方便,我去买自来水毛笔,自来水毛笔有一些是毛一样的笔,我就拿着那个写,也写得很好,因为自来水毛笔很土,所以你也可以写得很像,因为唐朝的笔是王羲之写的那种,或者是硬的,只是到了清中以后才开始转羊毫,才有那种效果,我们是太晚了,所以很过瘾。一聊这个就可以聊得很开心,我们在台湾有一些书画家朋友自己也收东西,每次大家都交流。我们之间有时候他有他的收藏,我有我的收藏。我比较喜欢把东西借给别人玩儿,比如说我们家搬家,工人来来去去,我说你喜欢这个手卷拿回去玩,一玩玩两年再拿回来。他说你不要忘了,你东西在我这儿/我说行啊,拿回来就借给另外一个人去玩儿,很有趣。跟那些书法家,他们也有一些怪僻,所以大家可以超然地去享受,我们收到什么好东西,我这里有好王铎,赶快来看,到台北展览就挂起来,大家都很开心,这是善的循环,挺好的。所以我写书法最近在写柳公权,把自己绷得更紧了。


  记者后记:话题聊得很宽,游先生还说道他是如何带学生以及作为一位父亲,是怎样处理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游先生是个很细致的人,什么都教,细到如何卷画,如何挂画,都要和孩子们说清楚。游先生对于艺术的挚爱在他的眼睛里可以看得特别清楚,作为佳士得书画部门的专家,做艺术拍卖或许只是这一时/这几年的事,但是书画却是他一生的追求。最后游先生还告诉记者,他很喜欢养盆栽,但是平时很忙,得益于一位能干的菲佣,所有的花草也都养得很好。游先生是台湾人,不管走到哪里,本土文化的影响永远是根深蒂固的,即使不说,也可以感受的出他骨子里文人气和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