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圆明园”有无必要:恢复荣光还是抹杀历史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圆明园官方称可有选择恢复部分建筑,但西洋楼等建筑不重建。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重建圆明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正方:重建可以恢复民族荣光、抚平历史伤痕


  [马达甲士]:重建可以恢复民族荣光、抚平历史伤痕、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明月伴清风]:以保护遗址为纲,保护原有格局,遗址的整修、恢复必须有利于体现圆明园历史的真实性。


  [万事如一]:如果由商业机构出资,来修复圆明园,同时圆明园保持全民财产的性质不变,这倒是可以考虑的,考虑修复的程度和范围,或者仅仅是多植树将其建成北京的绿肺。


  [马炳坚]:没有一个人真正见过圆明园,若让大家看到原来圆明园这么美丽,再与北京的遗址公园作对比,那么圆明园的教育作用不会减弱,只会加强。新园与旧址的强烈对比更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会意]:我不反对重建一个圆明园。有选择高质量的仿制对传承中华文化有益无害。但是重建必须按照详细的史料,所幸古建筑行业对重建是有标准的。


  ■反方:重建无异于“抹杀”掉废墟上的历史


  [农家女儿]:废墟下的圆明园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如果真换成了美轮美奂的新圆明园,其历史价值将被无情“抹杀”掉,屈辱的视觉冲击力将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将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重建无异“抹杀”掉废墟上的历史。


  [维扬卧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留着那个毁损的圆明园可以警醒我们及后代子孙,让我们能够奋发图强,时刻不忘落后要挨打,将自己的国家建设得强大,如果修复,变得漂亮洋气又繁华,就失去了这层警醒的作用。


  [玉心蝶]:圆明园残存遗址的保留,本来就是一本历史的活教材,并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诫国民,落后就要挨打,并可以用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因此完整地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完全有必要的。


  [穿舞鞋的兔子]:鼓吹重建圆明园,恢复所谓“往日荣光”的人,在文化建设的意义上,恰恰是没有文化或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文化建设离不开创造和创新,要体现现代人新的价值、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动辄复古、仿古,“恢复重建”古代的东西,说明我们创新能力不足,历史不再是资源,而成了我们前进路上的负担。


  [糖醋着吃]:我们保护或保存文物,无非两个目的,一是从审美角度保留凝聚精彩绝艳的创造力的物品,一个是从历史角度保留集体记忆。如今,从审美角度恢复重建圆明园已被证明是陆地行舟,而从集体记忆角度,圆明园更没必要重建恢复。


  [山中无猴子]:复建圆明园还不如“无为”,维持原貌,多做一些保护、考古、文物收集的工作,这样既尊重了历史,又是对后人负责,也才是最大的作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