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个版权“黑匣子”亮相文博会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尉露)具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年度大阅兵意义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已经拉开序幕。由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开发的国内首个版权“黑匣子”——版权保险箱成为此次文博会的一大亮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李蘅在第六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

“版权保险箱”是通过为权利人的音乐、影视、文字、图片、动漫、实用设计、商业机密等文件、作品和电子文档提供“数字版权保险箱”服务,证明著作权人(包含企业用户)在某一时刻已创作出或已拥有什么样的作品(包含各类型电子文档),并对用户原始信息(数据)提供安全保密服务,为日常工作、商业活动领域的作品归属、商业机密、作品版权交易、作品版权登记等涉及作品著作权确权。同时对企业、个人在日常工作、商业活动中产生的商业机密、著作权、重要会议纪要、财务数据、合同等知识产权归属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证据。“版权保险箱”可以有效地解决版权交易和著作权遭受非法侵害时,著作权人举证困难,证据单一的问题,为权利人确权和维权提供一个客观有效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手段,并且可以解决权利人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权利认定、分配及享有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权利人在第一时间对其完成的作品进行网上公证的需求,即时取得公证单位颁发的电子公证书,从而达到维护自身知识产权权益的全新高科技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文化作品重要的传播途径,相关产业也取得了实现了迅猛快速飞跃。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侵犯版权已经成为版权侵权的主要形式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了大批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已达全部著作权案件的50%左右。而由于避风港原则的存在,加上权利人获得赔偿需要的三个条件——“证明权利人有实际损失”、“计算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最高罚额50万元”——实现起来有较大难度,因此,相当多维权案件只能不了了之。

而在实际侵权案件中,版权举证成为最关键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由于互联网上数字内容数量庞大、传播迅速等特性,传统证据保全手段相对显得费用昂贵,周期过长。

为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创意侵权问题,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通过与司法机关、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维权机构、研究机构及版权单位,进行了长期的沟通、论证,就国际电子公证的发展与国内电子公证的现状、版权保险箱的开发应用等展开充分调研,直至最终推出“版权保险箱”,并被业界誉为版权黑匣子。

由于“版权保险箱”具有“及时性”、“操作便捷”、“轻松维权”、“使用安全”等特点,并且可以为权利人实现“互联网电子公证”、“企业商业机密保护”、“数字作品著作权保护”、“数字作品版权预登记”以及“创意推广”等全方位版权服务,因此该保险箱在测试阶段即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对近6800件作品提供了相应服务。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版权登记和版权保护的认识,使“维权”更具亲和力与时尚化,使得“版权登记、版权保护”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也不再因高收费而让人却步。

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是国内版权产业的排头兵,多年来在这个版权产业探索实践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该中心以“为中国创意产业铺就版权交易之路,为世界文化产业打开正版交流合作之门”为使命,积极构建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版权电子商务平台、版权产业聚集平台为核心,着力打造国际化版权交流交易平台,赢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国内外文化创意及版权机构、组织和企业的高度赞誉,为实现文化强国梦想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