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宪庭:解决艺术家生存问题是前提

  (裴刚)2011第七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在前六届的基础上,依旧保持宋庄当代、原创、前沿、生态艺术的文化品牌形象。宋庄文化艺术节,一方面是要通过学术年会、产业论坛、艺术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集结中外艺术届、评论界、文化界的学术力量,增强宋庄艺术区的理论实力,不断提炼中国原创艺术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公众活动,提高中外访客,及北京市民参与原创艺术的文化兴趣,让更多的人了解宋庄当代原创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人气和影响力。此次宋庄文化艺术节有哪些新的变化和问题?雅昌艺术网采访了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栗宪庭。

  此次是宋庄第七届艺术节,您觉得有什么趋势吗?

  栗宪庭:没有什么趋势,今年的艺术节的时间点正好处在政府换届的时候。好像大家都不是特别热情的关注这个展览活动。包括宋庄美术馆,不得不推迟做艺术方面的展览。

  您如何看待宋庄的艺术生态?

  栗宪庭: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但是它一旦建起来就出现变形的问题,我考察过中国过中国很多创意产业园区,更多的还是一种变向的地产。因为我觉得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最终是艺术家的聚集本身给艺术家一个解决生存问题的平台。这些问题是一个前提,离开这个前提,盖这么多房子都是没有意义的。

  宋庄艺术节给艺术家带来哪些机会呢?

  栗宪庭:宋庄的艺术家有个展示的机会。只能说这次宋庄美术馆联合一些空间做两个展览:一个是居住在宋庄一些比较有名的艺术家的展览,另一个更大型的是80后的艺术家,就是给大家一个舞台。

  上届艺术节媒体评价宋庄艺术节过于山寨,您如何看待这个评价?

  栗宪庭:都是艺术家这个也不存在山寨,你说城里的艺术家这里的艺术家就不是艺术家了吗?大家都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你看这里的毕业生,中央美院很多,四川美院有很多,哪个是山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