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黄花梨大四件柜拍出2990万

  新浪收藏讯  2011年11月12日,中国嘉德秋拍夜场《姚黄魏紫——明清古典家具》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拍。明末清初黄花梨大四件柜从1600万起拍,现场与电话委托多个藏家参与竞拍,场面较为热烈,最终以2990万的价格成交。此件藏品之前估价为2500万-3200万。

  作品简介:

  大柜全身光素,只牙条分心花透雕云头。沿壸门式轮廓起阳线,延伸到两侧,阳线却成了旋卷花叶的茎。花叶终结,阳线亦随之消失。设计新颖,甚见匠心。

  柜门及两帮,三面装板平镶。活后背,每件扇活两块用活销与柜身连结,可装可卸。扇活为落堂装板,以便在边框上安活销。主柜内由上而下,第一层为屉板,第二层为抽屉架及抽屉,第三层为柜膛及盖板,分割成四个空间。顶箱内只屉板一层。

  白铜饰件,面叶、合页均为六出云头式,双鱼吊牌,制作精美。足底有镂花铜套。镂花不仅为装饰,亦有保护及通风作用。

  大柜柜门,从纹理看,系大材对开,分作两柜的门心。它们或并列相邻,或分隔相对,形成天然的对称。再看全身木材的使用,感到匠师是先找到了适于做大柜的圆料,根据经验,已预知其内部的大概情况,经过思考,才划线解锯,作出合理的量材使用。我们知道,木材的中心色深,越近标皮越浅。匠师有意识地把颜色最深而纹理又美部分用来做牙子。深色在下,自然予人一种稳重感。色深而纹理不佳的则被用来做后背。在圆木未开之时,匠师已有成竹在胸,在开板的过程中,也会作出必要的修正。就这样,一步步达到木材最合理的使用。

  硬木四件大柜,由于材料大,拆开后便于改作他用;体积庞大,一般房舍难容器,实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年代,它比其它家具更难逃惨遭分割拆毁的厄运。等到近年明式家具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四件大柜民间已所剩无几,因而也就格外难得。这一对十分精美的大柜,很早就流往南美,故免于难。几经周折,才入藏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王世襄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