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古沉船“华光礁Ⅰ号”15日海南博物馆特展

  11日,记者从海南省博物馆获悉,海南省博物馆将于三周年馆庆(即本月15日)举办“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


  “大海的方向——西沙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是海南省博物馆为馆庆而推出的特别展览。届时,南海西沙群岛华光礁边800年的古船将“重现光华”。


  华光礁Ⅰ号沉船从“被发现”到即将与观众“见面”不觉已有15年。


  1996年,海南省琼海市潭门渔民在西沙群岛华光礁环礁内侧发现一艘古代沉船。


  1998年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试掘,出水文物1800件并出版《西沙考古》学术报告,确认该沉船是我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商船。


  2007年3-5月和2008年11-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共同承办实施西沙群岛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出水文物万余件。对古代木质高保水船体进行完整记录、逐层拆卸、分件出水511块,科学保存并长距离运送返回。目前正在进行脱盐、脱水定型等保护处理,最终完成船体复原和陈列展示工作。


  中国南海海域与地中海、加勒比海并称世界“三大沉船坟墓”,海底埋藏着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水下沉船是水下发现的最大文物,是水下古代船货的承载体,也是古代造船工艺及远洋航海技术的完整体现,其文物价值之高、提取及保护难度之强,远远超过某个单件文物。


  华光礁一号古代沉船丰硕的发掘成果再现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发生的年代久远,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源远流长;证明了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的神圣领土,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避风港、补给站、中继站的重要地位。


  据悉,展览内容为五个部分,回答了华光礁一号的沉没原因;华光礁一号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华光礁一号的样子;船上承载的货物以及沉船是如何发现、打捞等问题,解读神秘的水下考古。


  展览形式设计别出心裁,如模拟华光礁一号沉没地展现的是一个压缩空间,墙面采用大幅的海底喷绘写真,结合天花上的水纹投影灯、地面的海沙与幽暗过道上空放置的犹如船体残骸的巨大木构,营造海底的神秘气氛。


  海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坦言,展览主体的沉船、瓷器等由于在水下埋藏时间久,船板或糟朽严重,或被生物腐蚀;瓷器表面形成坚硬致密难以去除的珊瑚和钙质生物沙凝结物,脱釉严重。“展品不甚精美、品种较为单一,使得该展览不同于以往的文物展,便另辟蹊径,在展览创意和形式设计上下功夫。”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