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1“艺术授权元年”:艺术授权产业全方位新突破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赵莎) 在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第六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大幕又开启。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巩固了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再次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之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顾去年,在第五届北京文博会“2010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上,相关专家预测,2011年中国艺术授权市场将有突破性发展,使2011年成为中国“艺术授权元年”。

回眸2011年,国内艺术授权交易节节攀升、由艺术授权产品打造的“艺活概念馆”成型、国内首张艺术授权银行卡亮相、艺术授权概念展露于文交所,“艺术授权元年”开启的力量,不容小觑。

——艺术授权咨询电话暴增 本土品牌逐渐登上授权舞台

“艺术授权“早在2004年的《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中被提及,并在近几年中多次重复强调,时至2010年,授权市场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发布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里,“艺术授权”的字眼首次出现在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年度报告中。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艺术授权和衍生品交易达到60亿元人民币。

报告指出,60亿元的成绩,对于我国从无到有的“艺术授权市场”,是喜人的。但根据国际标准,以2010的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金额589亿元来推算,我国艺术授权所带来的生产总值可达1767亿元的水平,要与国际接轨,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中国从事艺术授权事业已达15年的artkey艺奇文创集团授权事业部总经理李昭莹表示,该集团201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已显示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文化与生活用品融合的市场,局面一下子打开了,几乎每天都有企业的咨询电话打来,询问合作事宜。我们还注意到,以前意向合作的企业一般是国外企业,或有外资、台资的企业,现在中国本土品牌企业也纷纷咨询合作。今年深圳的格顿、广州的玻璃先生等,均和artkey合作推出艺术授权商品,在市面上一经推出,就引起极大的关注。”李昭莹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分析,2011年艺术授权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首先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

张晓明进一步解释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文化产业列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这使市场各方都感受到文化产业巨大的投资潜力。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不断完善也为艺术授权在中国的发展清除了一大障碍。此外,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一方面企业转型、追求高附加值的需求提升,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消费的需求大幅增长,客观上促成了艺术授权的成长。

“过去我们都是主动找客户去签授权订单。现在企业纷纷找上门来,最近签订的一个授权协议商品零售总产值就达6000万元”李昭莹说,“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艺术授权元年’的力量。”

——“艺活概念馆”成型 “城市美术馆”跨出第一步

2011年春天,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授权基金在北京798艺术区,artkey798艺奇文创基地开设的“艺活概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以艺术授权商品布置成大众普通生活的客厅、餐厅、卧室、书房等情境空间。

记者看到,齐白石的笔下鲜润欲滴的《雀跃樱桃》、栩栩如生的《群虾图》“跃”上了茶杯、靠背垫、旅行箱等生活用品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怀素的《自叙帖》被做成价值约人民币5万元的奢华床品远销海外。梵高的《向日葵》、《星空下的咖啡屋》被做成拼图供人们日常休闲、娱乐、装点房间使用。“艺活概念馆”里无论是小到徽章、钥匙圈、手机链,还是大到皮箱、复制画、3D数码画框等用品,处处都活跃着大师画作的元素,传递着“艺术融于生活,大师就在你身边”的理念。

“每天有大量的游客参观这里(艺活概念馆),都感叹着‘原来艺术品还可以这么用’”,国际艺术授权基金的秘书长郭羿承表示,“在第一届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的时候,我们就想打造这样一个艺术生活空间,随着这两年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的成功举办,艺术授权概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艺术授权的概念,并投入生产。很多企业从中尝到好处,并不断开发新的艺术授权商品。”

例如,以生产旅游纪念品见长的上海开成兴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与Artkey签订了第一份艺术授权合约,开发生产上海世博会的纪念品,大获成功,世博会未结束,开成兴业的纪念品已经销售一空。2010年,他又继续用艺术授权的方式开发了今年西安花博会的纪念品。

郭羿承还表示,“‘艺活概念馆’只是我们实现愿望的第一步,我们基金的愿景是打造‘城市美术馆’,就是让城市变成一座美术馆。用艺术打造一个城市,不仅美化城市,为艺术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还可以让人们感受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目前,坐落在苏州太湖边上的artkey艺术授权酒店已经封底,这是我们实现‘城市美术馆’的第一步。艺术不但可以授权在生活日用品、电器等产品上,也可运用在交通工具、建筑、城市规划等方面。”

——首张艺术授权银行卡亮相 开内地博物馆授权先河

在2011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台湾名品展”上,除了以往人们关注的台湾食品、电子产品外,台北故宫博物院带来的文创商品也分外引人注意。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吴桂芳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艺术授权衍生商品已达4000多种,光镇院之宝“翠玉白菜”玉雕为原型的授权商品就800余种,价格从30元到23万元不等。“目前博物院的纪念品商店每月的营收就达6000万台币。每次来大陆参加三、四天的展销会,销售额也能达到二三十万元人民币。”

artkey过去十几年一直与台北故宫保持紧密的合作,参与台北故宫艺术授权商品的开发、规划。

郭羿承表示,“协助国内博物馆艺术授权商品的开发,是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今年的计划之一,国内的博物馆对艺术授权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2008年免收门票后,博物馆收入来源减少,主要收入来自政府财政。因此,学习国际知名博物馆开展延伸商品,便成为大多博物馆的需求。而艺术授权的规划便成为当务之急。”

2011年9月,浙江博物馆就迈出了与外界合作的第一步,在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展特展后,浙博与电信、金融业授权开发“天翼民泰银行卡”在杭州首发,成为中国第一张“艺术授权”银行卡。

据悉,目前多家银行也与国际艺术授权基金进行沟通,欲用艺术授权打造“艺术化金融服务”。其中,北京银行为积极推进北京文化创意的发展,将首批购进艺术授权产品,赠予客户,其他意向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艺术授权展露于文交所 为艺术投资指引新方向

2011年,在内地文交所“遍地开花”之时,香港文交所——香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也于9月30日发行首只艺术品份额“春华秋实”。与内地部分文交所的单纯艺术品份额交易发展陷入窘境不同,该中心首创的艺术授权衍生品开发分红给了艺术品投资一个崭新的理念,预期中的现金流收益或将成为除艺术品自身升值外的最大价格推手。

业内人士分析,香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这种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否存在泡沫,要看具体的操作规则。但该模式将艺术授权引入其中,的确比国内的文交所的操作模式更具有持续性。

艺术授权是国际上通用的、将艺术品商业化、金融化的一种方式,这个方式对艺术品原作本身并没有影响,它是透过知识产权在当中的应用实现的。

国际美学协会五位总执委之一、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刘悦笛说,“当代全球艺术正在逐步融入大众的生活,艺术授权恰恰让艺术回归生活变成现实,让艺术的生活态度成为实际,让艺术转化为资本化为实在!”

据了解,香港文交所这个规则公布后,内地也有些文交所与国际艺术授权基金接洽,咨询艺术授权相关业务,共同研究、推进艺术授权在中国的金融化发展。

“艺术授权元年”是否圆满,还需要等待第六届北京文博会211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的相关产业领导、专家及合作企业的点评。

“我们今年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达到,争取在第四季度上能有新的突破。”郭羿承说,“例如,我们有计划成立一个艺术授权交易中心,真正让艺术产权能有规模经济的效益,这样才能满足中国制造业对运用艺术、文化转型的需求,为产品附加更多的价值,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逆转文化逆差。”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