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文物《七君子图》 尘封600年首次在苏展出

10月25日,为期两个月的“历代文人画竹珍品特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展,该馆馆藏《元贤竹林七友图卷》(简称《七友图》)首次亮相展出,同时,主办方又从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借来馆藏中竹画珍品展出,为观众集中展示历代文人画竹的技法和艺术倾向,这是苏州博物馆自建馆以来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以画竹为唯一题材的书画特展。
当天上午,记者看到,苏州市博物馆迎来了许多好奇的市民,最吸引市民目光的展品为苏州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七君子图》。苏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展厅内,长达十米的《七君子图》实在抢眼。据悉,博物馆特别为其制作了十米展柜。
记者看到,《七君子图》的最右边是乾隆年间藏家乔崇修书写的隶书“六逸图”三字引首,往左依次是清代著名金石家张廷济书写的“六君子图”、吴昌硕书写的“七友图”。再往左,依次是元代书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人的七幅墨竹图,其中,柯九思的作品有两件。据介绍,此六人皆为元代名家,该卷囊括了六人同一主题的画作实在难得。竹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其“清且真”的品格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向往的君子品德。卷中六人所绘之竹,虽形态笔法各异,但都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了竹的清逸意境。自南宋以后,我国画墨竹的画家日渐增多,如赵孟頫、柯九思、顾定之、吴镇等都是其中的大师级人物。这张《七君子图》中,就收有柯、顾、吴三位大师的同题作品。而我国书画类作品多聚集在明清时代,元代的画作非常少见,因此《七君子图》能够保存至今相当珍贵。
“尘封”了600多年,《七君子图》此次公开亮相苏州博物馆。据了解,苏州博物馆藏《元贤竹林七友图卷》是传世作品中尤为珍贵的一轴手卷。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七友图》为元代数位书画大家合卷,是墨竹史上的伟大杰作,其他几幅参展竹画作品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亦可说是价值连城。以竹为作画的专门题材,可以说是随着中国文人画的兴起而兴盛。画竹的历史,从现存的实物来看,可以追溯至东晋时期。到了公元1120年前后编撰的《宣和画谱》,墨竹已经被正式列入十门画科。元代绘画中,墨竹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次展览同时还将举行《苏州博物馆藏元<七君子图>及文人墨竹》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到国内文博界、学院界顶尖的书画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墨竹在中国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发展上的重要地位,阐述它的伟大价值。特展将从2011年10月25日免费开放,持续到12月25日。地点在苏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展厅,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欣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