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碑刻
2011-10-25 00:00:00 来源:中国考古网 已浏览次
东汉时期比较盛行的碑刻有画像石、碑、阙、摩崖、石雕像及其刻铭等。
汉代画像石主要来源于东汉的画像石墓和祠堂。此外在一些石阙和石棺上也刻有画像,这种传统的来源在于模仿世间建筑的壁画装饰方式。两汉时期,用壁画装饰居室殿堂的风习十分流行,史料记载甘泉宫、尚书省、鲁王灵光殿等建筑均有壁画装饰。汉代画像石保存量大,分布广泛,河南、山东、江苏、陕西等地均各有特色。
现存的汉碑主要保存于陕西西安碑林、河南安阳、偃师、南阳、山东泰安、济宁、河北元氏,天津等地。汉碑高度多在2米以下,有平首、圆首、圭首等几种形状,并多在碑身凿穿,周围布刻晕纹。汉碑用途主要有记录史事、歌功颂德、法律契约、墓碑等几类。山东曲阜孔庙藏记事碑刻较多。如著名的《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歌功颂德的碑文历代都占重要地位,如存于岱庙的《张迁碑》,存于碑林的《曹全碑》等。类似地界的契约碑刻有河南偃师出土的《约束石券》。而作为墓碑的碑刻在汉碑数量中最多,著名的有《袁安碑》、《孔宙碑》、《孔谦碑》、《李孟初碑》、《尹宙碑》、《鲜于璜碑》等。东汉墓葬中基本都设有石祠堂、墓碑、墓阙、神道柱以及石兽等各种石刻,墓葬形式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石刻的普及和演变。
摩崖石刻是东汉石刻的大类,刻于岩面上,与山崖共存。如陕西汉中褒谷口斜道的石门附近,保留了包括汉刻八品在内诸多石刻作品。其中《畜君开通褒斜道》、《石门颂》、《杨淮杨弼表记》、《李君修阁道记》、《李苞修阁道记》等东汉石门摩崖还是了解石门和褒斜道历史的重要史料,是东汉摩崖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如甘肃成西的《西狭颂》、新疆的《裴岑纪功碑》等。
汉代石阙在汉代石刻中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代建筑物。汉阙分两种,一种只有主阙,由两个相对的阙楼组成。阙的最下面是坚实的台基,台基上竖立方柱形的阙身,阙身顶部有石雕的仿木结构阙楼和屋顶。另一种在主阙侧面加耳阙。汉代门阙极盛,现存29座,分布于北京、河南、山东、四川等地,其中四川最多,有20座,北京在60年代出土一座。汉阙阙身大多刻有铭文,如河南登封中岳太室阙铭,至今仍有66字可辨识。
汉代石经的出现是石刻历史上的重要历程。汉灵帝时下令刻制石刻经书,史称熹平石经,立于太学门外。198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洛阳队在洛阳太学村西北发掘残碎石经661块,其中有《鲁诗》、《仪礼》、《论语》、《春秋》等几部经书。石经产生之后,便有了摹写和捶拓的活动,并进一步促成了雕版印刷的产生,从而为印刷术的产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赵超:《石刻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