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必将迎来“黄金时代”
10月24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全国的文化工作者带来巨大鼓舞,文化大省云南的文化专家们也群情激昂,他们认为这一划时代的文化纲领奏响了“文化强国”的最强音,中国的文化产业必将迎来“黄金时代”。
六中全会的一大亮点是对文化产业的空前重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此,云南省文产办专职副主任田大余说,这是中国推进文化产业的一记嘹亮号角,其战略高度前所未有,文化强国将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中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等表述更是史无前例的,就这一点来看,文化产业必将迎风破浪、直挂云帆,迎来新的黄金时期。
“以云南为例,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如何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如何将业已兴起、不断创造了‘云南文化现象’的云南文化产业推向新高,则需要我们基层的文化工作者踏踏实实做出成绩。下一步,云南将从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合作及招商引资、政策调研及出台、要素市场的培育、人才引入和培养等等诸多环节拿出具体措施,力争抓住契机,将云南的文化产业推上新的台阶。”田大余说。
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陶国相认为,六中全会对文化产业的意见和要求令人无比振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增加文化内涵,其中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才能为其提供实质性的内容,才是实现软实力的有效手段。“文化产业要取得突破,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来畅通路径、营造环境,为文化产业开路搭桥,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文化产业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云南的情况来说,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从机制体制的创新入手,从改善文化产业的大环境入手,把“云南文化”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云南文化产业必将飞奔向前。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副总龙雪飞认为,文化产业的提升还有待于更多人才的培养和汇聚,对此必须给予相当重视;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等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文化产业的最大障碍;作为文化产业发展较早、成绩斐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6大省区之一的云南,在这方面更应该卧薪尝胆、有所作为,尤其在人才引入机制等方面做出表率。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表示,中国要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必须有强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体系做支撑,尤其后者,它的飞速发展才能使文化产品占领市场、形成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才有望输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顺利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这需要各省区市结合实际,脚踏实地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警惕新的“文化跃进”倾向,即不顾实际、不讲科学、盲目发展、破坏资源等等,那只会给文化产业带来伤害。
“无论如何,六中全会精神对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是一剂强心针,我们应当牢牢抓住机遇,创造和拥抱文化产业的黄金时代。”范建华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