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赝品借保卖不保真横行
本报记者 诸葛漪 徐悲鸿画作《人体:蒋碧薇女士》被证“造假”阴云尚未散去,近日画家张晓刚(微博)又在微博指认秋拍其名下作品《小女孩》为伪作,再次引发业界震动。艺术品拍卖越红火,赝品却越来越多。在各执一词的鉴定过程中,除了那些铁证如山的造假作品,究竟还有多少我们看不到的赝品,借“保卖不保真”行规横行?
张晓刚微博打假
作为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纪录保持者,张晓刚作品一直是市场硬通货。近日他在其微博上称传是秋拍亮相的署名为“张晓刚作品”的《小女孩》并非其本人作品,“这幅画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赝品”。当天,传是拍卖迅速在其官方微博上承认 《小女孩》为伪作,并表示该作品将坚决不予上拍。
据记者与经手该画的传是拍卖当代艺术部总经理阎安确认,《小女孩》并未进入正式秋拍行列。由于近年来各大拍卖行竞争激烈,因此卖家将《小女孩》送来时,工作人员只简单查询张晓刚官网确有这样一幅作品,便抱着收进来再说的想法先下手为强。该画要进入12月初拍场,还需经过几轮论证确定真伪,包括对照著录、与画家联系等过程。阎安表示,《小女孩》仍在北京库房,网上如何会爆出伪作照片,他对此表示好奇。他透露,传是已在第一时间和张晓刚取得联系,并取得了画家谅解。
人证物证能信谁
耐人寻味的是,此前某权威艺术网站显示,《小女孩》曾在今年春拍中以180万元在另一家拍卖公司成交。记录价格的网页在《小女孩》作伪的消息爆出后已被删除。被点名的春拍公司也否认拍出过 《小女孩》,声称该画当时流拍,由委托人领回去了。阎安则表示,任何一家拍卖公司在收画时,都会考虑此前的作品流转情况,有过成交记录无疑能为作品加分。这幅《小女孩》到底流转情况如何?成为一桩迷案。
在鉴定过程中,不可靠的人证、物证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此前,瀚海拍卖官网曾有一篇2005年发表的“十年春与秋”纪念文章,记录北宋书札由故宫(微博)拍得情况,却在一连串风波后被删除。此番《小女孩》由画家本人一锤定音,固然给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对于那些过世画家的画作,鉴定成了一桩悬案。《人体:蒋碧薇女士》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所出示的“背书”和“徐伯阳与这幅画的合影”,依然是假的,类似情况也曾发生在林风眠“被创作”的作品上。难怪有行家说,“用眼睛去看,不要轻易相信作品以外的任何辅助手段”。
为何“保卖不保真”
拍品成交后,即使被认定为赝品,拍卖公司也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条拍卖法里“保卖不保真”规定被许多人诟病,却多年未变,只因遭遇了现实的尴尬。阎安表示,“保卖不保真”,与市场缺少一个中立的权威的鉴定机关有关。
在日本,承认作者及其后裔的鉴定为权威,但在中国,对现当代作品的鉴定却需要更多维的判断标准。家属、徒弟出于各种考虑指鹿为马的现象并不少见,真亦假时假亦真,有时连画家本人的话也不能作数,这也让鉴定举步维艰。如何避免上当受骗,除了多方求证,最后只有靠买家自己做决断。买卖双方,买方可以找人鉴定说是假的,卖方同样可以找人说是真的,而且两方找的全是业界“权威”,法院根本无法确认到底该信谁。不过,遭遇复杂的现实尴尬,阎安强调,通过《小女孩》事件,拍卖行将更加重视把好关,“毕竟口碑是最重要的,能大浪淘沙,最后留下的一定是真品、精品”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