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拍知多少】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精品汇——吴冠中

  吴冠中,作为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2011年6月,为纪念吴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保利拍卖精心挑选了来自全球十余位重要收藏家的25件经典吴冠中巨作,在2011春拍中集结成“吴冠中重要绘画作品”专场,轰动了整个现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更掀起新一轮“吴冠中”热潮。2011秋季拍卖会,北京保利再次推出“冠中重要绘画作品专场”,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的走近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此外,京城其它拍卖行秋季拍卖会也将有吴冠中精品亮相。


  吴冠中油画巨制《长江万里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江万里图》 估价待询   北京艺融2011秋拍 《吴冠中》专场


  《长江万里图》长509厘米,宽22.5厘米,被美术史家称为吴冠中艺术生涯的一座丰碑。


  长江,浩浩六千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流,是历朝历代的艺术创作源泉。吴冠中以长江和长江万里图为题材描绘过的长卷作品共有3幅,其中《一九七四年长江》和《长江万里图》是油画作品。2006年,吴冠中亲自将《一九七四长江》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自此,油画《长江万里图》也成为目前市场所见吴冠中同类题材的孤品。


  70年代初,随着外交事业的展开,国内各大涉外宾馆也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1972年周恩来指示集中一些画家让它们创作作品用于装饰宾馆,这些画也被成为“宾馆画”,《长江万里图》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1973年吴冠中受国家委派为北京饭店新东楼大堂设计、创作大型壁画《长江万里图》。1990年吴冠中在奚小彭家中又见到《长江万里图》。因“感怀昔日艰辛,将之移植成此墨彩图卷”,创作出了水墨长卷《长江万里图》。


  20世纪70年代是吴冠中油画的成熟期,这一时期他的油画代表性作品数量较多,具有“凝重、沉郁”的特点。此时期创作的《长江万里图》油画作品,打破了油画二维平面的创造范畴,以中国传统的手卷形式展开内容,5米长卷将时间和空间融合于一,作品的叙事性和画面的形式美感得到完美结合。该作品不仅表现了吴冠中高超的西画功底,同时也将西画技法与传统的“江山卧游”概念相结合,并拓展为中国式的“饱游沃看”,彰显了吴冠中这一时期对油画艺术和水墨艺术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不仅影响吴老整个70年代的创作,更是之后80年代水墨画新面貌,以及90年代将水墨与油画相结合,最终臻至其艺术人生巅峰的基础。《长江万里图》作为吴冠中艺术生涯的里程碑作品,它在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也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


  《长江万里图》构图、用光、色彩、点线、意境处理,无处不透露着吴冠中对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充分吸收与消化后的独立探索,不仅是吴冠中本人艺术生命中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油画史上浓重的一笔。


´,´

  吴冠中巅峰代表作《春风桃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冠中 《春风桃柳》 纸本彩墨 1995年作 69x138.5cm   北京匡时 油画雕塑专场


  展览:“吴冠中台湾画展”,台湾山美术馆,1997年。


  出版:1、《吴冠中绘画艺术与技法》P71,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2、《中国当代艺术选集(一)吴冠中》P156-157,山美术馆,1997年


  3、《吴冠中全集 第七卷》P288-28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4、《吴冠中画集-上卷》P188-189,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5、《生命中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第三册)》P196-197,三联书店出版,2003年


  《春风桃柳》创作于1995年,是吴冠中90年代杰出代表作之一。这个时期正值吴冠中先生水墨画创作生涯中的巅峰阶段(1991年——1996年)。吴冠中曾自序:“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复苏了。吐露真诚的心声,是莫大的慰藉。”这个时期,吴冠中终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表达的需要,越过了雷池,他“感到佛的解脱”,再一次向未知的艺术世界发起了冲锋。在90年代,吴冠中实现了他艺术生生涯中最重要的突破,他拼尽了全力,登上了巅峰。形式上走向抽象,精神上走向崇高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时期创作的水墨最具特色的风格就是对自然高度的概括,从而表现意象世界。


  此作采用了一贯深受吴冠中喜爱的的题材——树。香港学者朱锦鸾女士曾专门撰文《从解体到结体——吴冠中的树景》就这一题材作专题研究,曾评论90年代吴冠中的树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吴冠中曾在文章“说树”中专门表达了对柳树的偏爱之情:“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这一番描述跃然尽显于这幅《春风桃柳》之中。


  吴冠中先生曾说,“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我画的点和线,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


  此件 《春风桃柳》恰是吴冠中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点线语言集大成者,错综交缠的线与点的构成在从容中蕴含着激情,在恣肆中潜藏着秩序,看似凌乱的图像背后是严谨的形式逻辑。粉色的桃花绿色的柳,交叠错落,密而有致,杂而不乱。赏鉴此画,暖暖清风仿佛从画中拂来,花香也似从画间隐约溢出。“杨柳飘摇”是花的铮骨,“桃花颜色”是柳的点睛,跳跃的点和飞扬的线 流洒出盎然春意,是婉转的女子,是生命的激情,更是无可阻挡的向上的力量。每一梳柳枝,每一点粉桃,下笔准确坚定,未见丝毫迟疑,画面却又浪漫抒情,是先生多年积淀的爆发。


´,´

  吴冠中《榕树与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冠中《榕树与海》1987年 水墨纸本 97×103 cm


  RMB: 5,000,000-6,000,000     翰海2011秋拍


  翰海当代艺术板块推出5 件吴冠中作品,1987年作的《榕树与海》曾在美国旧金山、底特律等5城市博物馆巡回展览,亦曾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经多次出版,是吴冠中的重要作品。而《抗英老人》、《帕里之晨》、《西南山村》三幅油画均作于60年代初,且出自同一藏家,该藏家为吴冠中先生早年同僚好友,其中《帕里之晨》在《吴冠中全集》出版。另一幅吴冠中的水彩作品《江南乡镇》作于50年代,多次出版著录,是吴冠中水彩画中的精品。


  吴冠中《残阳如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冠中《残阳如血》68.5×68cm   北京荣宝2011秋拍


  吴冠中的《残阳如血》一改“残阳如血”凝重的审美意象,以宁静和温馨的意境来打动观赏者,通过铺陈的画面,朴拙的线条与鲜明的色块,将夕阳西下的一抹余晖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光与影的运用上,《残阳如血》既有西方印象派的影子,又有东方文化的独特韵味。吴冠中曾言:我的画,常常使人感觉既有西方的技法, 又有中国的韵味。中西合璧,大概是这些早年在西方学习绘画者最大的梦想吧,吴冠中也因此被人称之为中西合璧的“艺术苦行僧”。


      附:吴冠中近年成交记录前十(数据来源雅昌数据中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