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力量 美术的力量

  最近这两三年里,中国美术界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美术界不少人热衷于在大谈“中国”,“中国精神”、“中国标准”、“中国气派”、“中国风”、“重返中国”……讨论、倡导之声四起。是什么力量有这么神奇,使得全中国美术界发生这么大的改变?——是民族凝聚力?是批评?是理论的力量?都不是,是财力,是财力引来的综合国力。常言道,“人穷志短”,“财大气粗”。中国现在“财大”了,国力从哪里来?国力从经济来,经济强了,基础强了,科技才能强,军事才能强,政治外交才能强,综合国力才能强,大国才能重崛起,国人也才容易有志气。


  最近一个月里,笔者有幸连续参加了两个有意思的活动。一个是重庆钢铁集团庆祝成立120周年的盛大庆典,我曾是那里的工人;一个是克拉玛依白碱滩区成立20周年的庆典,我是那儿的朋友。重庆钢铁集团的前身是“洋务运动”时张之洞于1890年在武汉建立的汉阳铁厂,那已是当时在亚洲最大的铁厂;而克拉玛伊,则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最早的大油田。我参观了今天高度现代化的轧钢车间、炼铁厂,也参观了克拉玛依一望无际的大油田,那轰隆隆的发着巨响庞大无比的热轧车间,那难以数计的“叩头机”铺天盖地直接天边的壮观,那种崇高、那种伟大,让我感慨万端。再深一步,我这个以前的钢铁工人才了解,这些年,中国钢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仅在2009年,中国钢产量就是排名前五名的日本、俄罗斯、美国和印度粗钢产量之和的2.2倍,今年更可望突破7亿吨!这让我不仅想到1958年“超英赶美”“大跃进”时把国人折腾得死去活来的“1070万吨”钢的惊天目标,此一时彼一时也!而克拉玛依所属之中国石油,又位居全国企业500强之首。一个钢铁,一个石油,这不正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两大基础么?有歌唱道“咱们工人有力量”。的确,不正是这些工业的力量在决定性地改变着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把中国经济总量提升到世界第二的地位,也因此而深刻地改变国人的观念么?


  再转念一想,今天中国美术界“重返中国”的思潮不也根本性地起源于中国经济的掁兴么?对中国的工业,我们不应心存感动、感激与感谢么?但又有几个美术家想到过中国的工业,想到过表现过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企业家和中国的工人们?农民倒是从来不乏艺术表现,不仅艺术家从来都有这种已成惯性的热情,农民自己也有自己的艺术家,民间艺术家就有无数,作为农民艺术家代表的赵本山,更是一个火爆的标志性人物。这或许与中国的农业国身份有关。但新兴的,支撑起崛起大国并影响国人观念的工业,文化界美术界的人们关注过吗?美术界甚至连对工业题材感兴趣的艺术家都很少!近来,媒体“走基层”的倾向让人耳目一新,但这些风气对美术界向来没多大影响。美术界关心的似乎仅仅就是市场,不是西方的市场,就是具浓厚传统色彩的中国市场。但我想,美术不就是应该对现实体验的表达么?怎么一个国家的艺木家们对这么一种支撑中国的伟大的新兴力量就这么无动于衷呢!18到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曾使许多艺术家热衷于表现工业题材和工业带来的全新感受,甚至连画风景的透纳也画过《雨·蒸汽和速度》的作品,整个未来派更是对工业革命直接感受和传达的结果。对工业革命的表现构成西方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而今天,中国的艺术界热衷于喋喋不休大而不当地谈论“现代性”、“当代性”,却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工业无动于衷,中国美术界对伟大的中国工业集体失声!本来,正在支撑着崛起大国的中国工业基础,正是中国今天最直接也最深刻的 “当代”现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