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被确认伪作 传是将联系委托人退作品

  昨天,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微博)在微博发文称,将于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拍卖的其作品《小女孩》是赝品,“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赝品,画得真烂,也好意思来混拍。”

  随后,张晓刚向早报记者确认,此作品确是赝品。而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称,已向张晓刚道歉,对方已接受道歉,且此作品“坚决不予上拍”。

  180万作品即将上拍

  今年6月2日,被指定为赝品的《小女孩》(布面油彩 91cm×73cm 2000年)北京印千山拍卖公司五周年春拍上,以180万元价格拍出。此次送拍传是拍卖公司的委托人正是上次春拍的买家。

  发帖披露此事的博友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关注的是当代艺术,与各大拍卖行都关系密切,“只是这画太假才讲的”。

  获悉此事后,张晓刚告诉早报记者,在印千山拍卖公司的春拍上也有人就《小女孩》的真伪向他询问,他明确表示该作品系伪作,没想到伪作此次再次入围,于是发文爆料。

  同时,张晓刚告诉早报记者,他理解这种行为,也可能是委托人“无心之举”。

  张晓刚告诉早报记者,对于赝品的“纠错”,拍卖公司和艺术家本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拍卖公司称尚未鉴定

  “这件作品的送件时间是上周六晚上,当时我们的征集工作已经基本截止,工作人员都非常忙,对征集的作品进行整理,并要准备本周的巡展,所以先只是收下。”当时接手画作的传是拍卖公司现当代艺术部阎姓经理向早报记者表示,该作品并未确定是秋拍拍品。 

  “我们之所以收下,一方面是因为已经过其他拍卖公司拍卖,另一方面,雅昌艺术网的张晓刚的个人数据库中,也收录了这件拍品的情况。虽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还是留下来了。”阎姓经理表示。

  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一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这幅作品尚未来得及鉴定真伪,而要进入今年12月1日至4日举行的现当代艺术专场拍卖范围,还需经过几轮论证确定真伪,“通常可能送拍的拍品有50件,最后只有10件拍品进入拍卖待选序列。”

  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公关经理曹亮称,该作品并未确定是秋拍拍品,甚至未与委托人签订合同。 

  阎姓经理告诉早报记者,《小女孩》仍在北京库房,知道消息时有些措手不及。

  “我们第一时间与张晓刚老师取得了联系,向他确认了作品是伪作,并向他道歉。张老师对我们表示谅解,还表示当代艺术市场要健康发展需要艺术家与拍卖公司的共同努力。”阎姓经理说。

  曹亮也证实,公司高层已与张晓刚联系,并向张道歉,张接受了道歉。

  将联系委托人退回作品

  而对于该艺术品的委托人,阎姓经理表示,将在半个月巡展结束回到北京之后,再与之联系,退回作品。

  传是国际拍卖上述负责人透露,《小女孩》的委托人身份无法告知,该人并不是传是公司的老顾客,被认定伪作事情曝光后,拍卖公司未来与其合作时也会谨慎行事。

  传是国际拍卖擅长近现代书画拍卖,今年春拍刚刚涉足当代艺术,而今年将要举行的秋拍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二场当代艺术拍卖。

  根据雅昌艺术网《拍卖市场年度调查报告》中公布2008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最高的中国在世艺术家排名,张晓刚以3.01亿元的总成交额排名第一。

  作品有假 拍卖行不担责

  业内人士介绍,按照惯例,艺术品上拍委托人一般会携带专家的鉴定证书,拍卖公司安排专家确定真伪。

  基于拍卖法上的“免责条约”,即使以高价成交的拍品最后被认定为赝品,拍卖公司也不会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因此,国内拍卖公司所拍赝品多如牛毛,被艺术家辨认为假十分常见,如何避免损失,只有靠买家自己辨认。

  “一般拍卖公司不会特别正面回应,通常是撤拍了事,因为最后确定是否上拍,要以签订书面协议为准。”传是国际拍卖负责人如此表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