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农民工博物馆展示活文化

  □信力建

  广东省首个农民工博物馆选址白云区马务村,预计明年8月开门迎客。一说起城中村改造,总让人想到拆迁、钉子户。今次为配合博物馆建设,马务村只拆除违章建筑,打通和拓宽道路,完善配套设施,而努力保留原有景观。

  城中村是在缺乏整体设计规划的情况下,由单家独户建起来的,能有村级规划就不错了。当时政府只关心从农民手上征收耕地,至于宅基地则不闻不问,也不给与确权,所以杂乱不堪。以城市中产阶级的眼光来看,城中村里面不适宜居住,但是对于曾经和仍在城中村蜗居过的新市民来说,城中村意味着包容和希望。

  现在对保障房所期望的功能,早就由城中村承担了。拆城中村建保障房,功能不变,但是政府花钱不说,还面临分配困境。不仅保障房分配环节公平可能会出问题,而且相当多的失去房租收入的村民也可能沦落为困难群体。因而,村民和政府反而是城中村改造的受害者,得利的将是某些在改造过程中捞一把走人的权力人士。

  今次马务村整治改造努力保留原有景观,摒弃长期以来抱持的整体美学,开始欣赏生活和历史沉淀的韵味,令人眼前一亮,但这只是对建筑鉴赏口味的改变。我很关心保留原有景观是否意味着保留原有土地和房屋权属?新闻中没有说明。现在珠三角一些古村落是保留权属不变,另有一些博物馆则是政府从原业主手中征收之后改建的。

  政府征收与否不仅关系到城中居民的权利,而且事关农民工博物馆展示的是文化是否鲜活。一旦村民房屋被征收,原有的社会形态必然彻底改变,活文化就有可能变成死文化。现在中国城市化率仅仅50%,农民工现象还会继续存在数十年。农民工还是鲜活的社会现象,游客要感受农民工生活为何放着活的不看,去看死的呢?周游列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尼泊尔,一千多年前的建筑和市政设施沿用至今,城中居民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基本不变,那是一个活着的古国,这种旅游资源是不可替代的。

  (作者为广州市白云区政协委员)

  信力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