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中国大展开幕 62件“天价”真迹惊艳申城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17日晚在上海黄浦江畔的世博会中国馆揭开神秘面纱,62件价值连城的毕加索真迹将在未来3个月内让申城市民品味一场视觉与文化的飨宴。
据悉,该展作为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展项目,也是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展期最长的毕加索作品展。
当晚,国际巨星张曼玉、影帝刘烨夫妇、享誉世界的华人女高音歌唱家黄英等欣然捧场,共襄艺术盛举。张曼玉称最欣赏毕加索从“蓝色时期”转变为“玫瑰红时期”的作品,“这是一个从冷到暖的转变,大师的心情变了,艺术作品也变了”。她说待到年纪再大一点也愿意尝试绘画。
本次“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共有7个作品展示区和8个记录毕加索生活的摄影照片展区。大师的作品和生活照片相互穿插,为观众了解毕加索的艺术和人生提供更多的生动线索。
展厅内全部62件大师真迹包括7幅版画、7件雕塑、48幅油画作品,囊括了毕加索从少年至晚年的8个创作时期,除了《朵拉·玛尔肖像》是二度来华,其余作品诸如《赤足女孩》、《坐红色扶手椅的女子》等均是首次在大陆展出。
《赤足女孩》是毕加索在14岁时的作品,这幅画并不纯粹以技法取胜,画中他让人物正面端坐,却巧妙隐藏了椅子与地面的空间关系;在对女孩衣裙的处理上,毕加索利用光的明暗突出层次感,裙子颜色从红色到暗红色渐变起伏,使得二维画面产生出三维透视的效果。
另一幅《朵拉·玛尔肖像》则创作于毕加索的蜕变时期,台湾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余光中曾将毕加索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概括为“四肢异位、手脚交错、五官互调、画丑为美”。记者看到,在这幅作品中,画中的朵拉两个眼睛都同时看向正面,而她的鼻子却歪向一边,这是表现人物在转侧之间给观众的瞬间印象。
此外,本次展出的雕塑作品同样不容错过,以《女子头像》为例,毕加索首度在三度空间中表现出立体主义风格。头像的处理手法明显受到非洲雕刻的影响,把自然形态下的头部按照本质构成的大小几何面,组成有节奏的整体。
记者从展览的中方策展人谢定伟处获悉,世博会中国馆内原本并没有一个可供展览艺术珍品的空间,这次为毕加索大展专门搭建了展厅。由于毕加索真迹件件都是“天价”,展厅周围布置了3道警戒线,并配以24小时电子摄像监控,另配有3条警犬在周围布防,力求万无一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