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土墩墓发现“蜻蜓眼” 见证中外文明交流

  10月13日,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最近对安徽省当涂县陶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座战国土墩墓。战国土墩墓在安徽还是首次发现。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介绍,这个战国土墩墓,长径约23米、短径约18米。土墩墓主要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发现战国土墩墓,在安徽还是首次。在出土的40多件珍贵文物中,主要有陶器和原始青瓷,同时还发现了一颗“蜻蜓眼”玻璃珠,这一“舶来品”见证了中外文明交流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为玻璃制成,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制造珠饰,先是出现单色玻璃,1000年后又出现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纪玻璃珠上开始有彩斑条纹或点状图案,公元前10世纪,开始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将这种镶嵌玻璃珠由西亚带入中国。


  “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度,多盛行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认为“眼睛”有避邪功能。游牧民族在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为了避邪,另一方面随时可以用来交换所需之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