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扬帆回到中国

  2010年,时值上海世博会期间,蔡国强的大型个展“蔡国强-农民达芬奇”作为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馆展隆重举行,这是蔡国强第二次大型农民题材的计划(第一次是《威尼斯收租院》),在“农民达芬奇”这个展览里,蔡国强既是艺术家、策展人,又是收藏者,他想借此展览来探讨中国个体农民的创造性以及他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贡献和社会现状。这个展览又一次造成了艺术圈内外的轰动——到目前为止,蔡国强在国内的每一次露面,都无一例外总是做“大项目”。

  早在1998年,蔡国强创作了一件作品《草船借箭》,这艘插满利箭的巨大草船,十年后随蔡国强“我想要相信”个展来到全球巡展的第二站:中国美术馆。对于艺术家个人而言,这件作品也像是他个人经历的寓意——像船一样在海外创作、生活多年后又航行回到中国。该作品运输费逾几十万美金,因其体积过大,中国美术馆被迫拆掉大门才得以运进。像这艘草船一样,蔡国强是当年最特别的中国艺术家,除了个展,他还以“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的身份统领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烟火工作,这更是使得这位国际化的当代中国艺术家迅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后来,蔡国强曾经就奥运烟火项目对媒体说:“在做奥运的那件事情上,我的考量点是,中国或许现在还是走社会主义路线,但这个国家一定会不停往前走,有些旧的或不合时宜的思维势必会退化,社会也会产生自我修补。我就是想让大家看看,那些大脚印是一路走来,也将带领着中国走进未来,这当中,有时间、有沧桑,但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被期待。若干年后也许很多人会忘记08年的北京奥运怎样了;不过,一定会有人记得那些大脚印;而那是来自艺术家的想法与创见。我认为,作为一位艺术家,面对这个时代的变迁,要有挺身跃入的勇气,不要坐得太遥远。”而对于他的回顾展,他说:“对我来说,它是一个整体性规划的回顾展,也比较从西方的文化语境来为我的艺术梳理出脉络。”

  这两件事情非常能说明蔡国强的两个特点:主流、国际。2008年的经历只是蔡国强一个年份的故事,他曾经参加国际上诸多重大事件,包括官方与非官方,很多项目都非常大手笔。回顾他的艺术发展史,除了艺术家本身的努力和策略,还有一些契机和力量在背后形成这个典型的艺术家个案。1986年蔡国强抱着出去看看的心态去了日本,当时的日本有一种对西方文明的反抗和批评的态度出现,艺术当中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和野心,可以说蔡国强去日本的时机非常好。他用火药创作的方式,既有中国原生的东西,也很符合日本的美学,正好符合日本一直在寻找文化英雄主义的精神,所以较早就得到日本艺术评论家的认可。1994年蔡国强在东京、广岛、京都等地举办的大量展览,引起广泛关注和评论。同年,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年终总结回顾文章的标题即为《蔡国强活跃,西方衰落的一年》。所以说日本对蔡国强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此外台湾的诚品画廊,以及2008年促成蔡国强个展的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都是蔡国强重要的支持力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