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入驻中国馆 62件真迹抢先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次航班运送珍品 24小时严密安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扮小丑的保罗》率先亮相 大师亲情一面尽显


  相关链接: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在世博中国馆开箱


  Picasso at the Pavilion 


  2011 Picasso Exhibition in China


  Eight aircraft transported 62 Picasso’s authentic masterpieces


  2011年10月12日,“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开箱仪式在世博园区中国馆举行。作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毕加索作品展,同时也是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62件大师真迹于开箱当日褪下神秘面纱,这些涵盖毕加索一生8个创作时期的珍品,将于10月18日正式与观众见面。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承办单位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先生以及现场媒体记者,与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代表一起见证了大展的开箱仪式。当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工作人员打开木箱,毕加索名作《扮小丑的保罗》率先亮相。在前一站台湾毕加索特展的观众票选中,这幅作品就以最高票数当选参观者心目中最喜爱的毕加索作品。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的全部展品均来自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该馆因闭馆装修,其展品才有机会环游世界。也正是因此机缘,本次大展62件大师珍品,以及50幅关于毕加索的生活摄影照片在结束了前一站台湾之行后,于9月底来到上海,即将与国内观众见面。这些作品被法国人视为国宝,在国际艺术市场亦当之无愧地属于绝对珍品级,本次大展全部作品保险金额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由于展品价值珍贵,保险公司要求画作分8次航班运输。每趟航班到达上海机场后,由专业的珍品运输公司提供具备避震和温、湿度控制功能的专用运输车辆,展品经由保安公司武装押运一直进入存放地点。


  每个批次展品木箱抵达存放点以后,即进入具有温、湿度控制的贮存空间,周围布置3道警戒线,并配以24小时荷枪武装人员看管、监控,另有3名保安携3只警戒犬在周围布防。整个贮存区域均处在24小时电子摄像监控之下。另外,法方工作人员每天会进入展品贮存空间测量其中的温、湿度,同时还通过安装在展品木箱内部的特殊器件,在外面遥测木箱内的温、湿度以及紫外线照射数据,依据这些即时数据掌握各批次画作的存放环境状况,保证全部画作的存放安全。由此也可见展品的珍贵。


  保罗出生于1921年,是毕加索和第一任妻子奥尔加的孩子,也是毕加索绘画中常见的模特儿。画作中保罗身穿有着夸张领口的白色小丑服,头戴尖帽,手持面具。毕加索以轻快的笔调勾画出保罗的表情以及简洁利落的身形,构图单纯而富有装饰性,运用白色、黑色、红色塑造出强烈的对比。同时,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环绕其中,毕加索亲情的一面也跃然纸上。通过这幅画作可见艺术家在创作中倾注的个人感受,所谓作品反映人生正是如此。画里亲情尽显,“画外音”亦不乏温情,参观者可于10月16日至11月15日到全家便利购买“全家套票”,买2张即可另外获赠1张门票,让三口之家享受同看毕加索画作的家庭之乐。总之,本次大展展出的全部62件珍品贯穿毕加索一生创作的8个时期,八个时期画风一次看完之际,亦可领略其人生经历。


  开箱仪式后,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现场对其余每幅画作均做了详细清点。他们对照这些作品在装箱前的记录,对每件作品开箱后的画面整体情形再做完整记录,以形成详细的开箱情况报告,同时亦检测了画作在运输途中是否受损。接下去,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馆方将按照布展方案,由馆长Anne BALDASSARI亲自指导挂画,完成布展。大展即将于10月17日举行开幕式,18日正式开展迎接各方来宾。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