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艺术市场正在适应和迎合中国藏家的需求(附图)
从国家的经济繁荣中得到“养分”,中国的某些艺术收藏家们正逐渐步入世界上最强力藏家的队列之中当然,目前他们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了中国本土的艺术品之上。国际艺术市场上已经建立起来的东西似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产业已经做了最大努力来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香港苏富比今年10月秋拍上,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
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
苏富比首席执行官Bill Ruprecht就表示中国藏家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绘画作品拍卖上花费近40亿美元,这比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去年印象派、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拍卖中加起来的成交额还多。而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艺术市场正因为中国藏家的“口味”发生着改变他们愿意出相同的钱来购买一只清代花瓶或是一幅梵高的画作。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水墨画很有可能会比毕加索的作品还卖得贵,”苏富比艺术学院(由该拍卖行附属机构管理的一所研究院)新兴市场方面的教授Lin-Hill说。随着今年的秋拍逐渐在香港、纽约和伦敦拉开序幕,中国艺术家作品的成交记录在不断被打破。就在本周一香港苏富比亚洲艺术拍卖专场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家作品的拍卖成绩远好过于日本及韩国艺术家的的作品。
年轻一些的中国藏家大部分倾向于购买现代及当代的亚洲艺术品,而更加富有、年龄稍大一些的藏家则更愿意购买传统的中国艺术品例如玉石、翡翠等当然,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对西方顶级艺术家的作品情有独钟,例如雷阿诺(Pierre-Auguste Renoir)与毕加索。一位中国藏家在今年5月份的苏富比春拍上就以2130美元买入了毕加索的“Women Reading”。
国际艺术市场上已经建立起来的东西似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过去,通常都是欧洲人和美国人为中国艺术设定发展趋势和价格;而现在,比起从西方国家获得的“提示”,中国买家在做决定时更多的是靠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的现象为艺术市场的专家及艺术史学家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国藏家对明代花瓶的估价比对莫奈作品的估价还要高,那么再过多久剩下的人们也会发展成这种情况?佳士得的市场专家Eric Chang则表示这种标准的重新制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藏家现在有实力来决定他们认为价值最大的艺术家的作品,但西方是否一定要跟上他们的步伐?这其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不过,我们应该要做好准备努力钻研了。”
整个产业已经做了最大努力来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佳士得方面称其在伦敦和纽约雇用了许多能说中文的人,目的就是接听由中国人打来的电话。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藏家的艺术品购买额占到了佳士得全球艺术品成交额的五分之一,比起5年前上升了8%。而已经被Art Basel收购了的ART HK也将原定于明年2月举办的艺博会更改到了5月,因为2月份离中国农历新年很近。
中国本土的拍卖行如今也繁荣地开枝散叶了:中国嘉德(China Guardian)将于下个月在纽约开设分部,在伦敦开设分部的计划也在洽谈之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