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别墅园挖出古墓 专家推测是越国王侯墓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古墓抢救性挖掘正在有序进行中。


  绍兴一在建别墅园挖出千年古墓,记者费尽周折目睹墓葬全貌,文物专家推测


  是越国墓葬,规格看似王侯


  可惜古墓曾遭盗掘,尚未发现随葬品


  绍兴一个在建的高档别墅园工地里,竟然挖到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古墓!


  它是谁的墓?里面有什么宝贝?它和印山大墓有没有联系?一系列问题,引起公众的关注。


  省文物考古专家昨天也赶到了绍兴,指导挖掘。除了此前发现的6米长的棺木,昨天并没有发现随葬品。专家分析,该古墓曾遭破坏。


  文保专家判断,这是一座越国时期的高规格墓葬,具体时间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从其规模规格来看,并不排除王侯级别的可能。


  【记者亲历】


  躲过保安看守,爬山顶探古墓


  昨天上午,我们再次来到香山宝业别墅区。但发现工地的两个入口均有保安看守,门口有一块牌子,写着:“施工区域,谢绝参观”。


  整整一个上午,一拨拨来自各个媒体的同行均被挡在了外面。在该别墅区的另一个入口,我们提出“看房”的要求试图进入,也遭谢绝。


  随后,我们又多方联系绍兴文保部门,均被告知谢绝采访。


  昨天下午,我们第三次来到该工地。经过多番努力,终于找到了第三个入口,分两路相继进入。


  我们一路来到古墓边。从现场看,墓葬的模样已不完整,但依然震撼。一片几百平方米的黄土中,赫然一排宽约四米长达三十多米貌似船型的旧木板,它由一条条的木条拼成,表面斑驳,颜色发黑。十几位专家与工作人员就站在旧木上“指点江山”。


  不过,没几分钟,在两位保安的“挟持”下,我们被连推带搡带离现场。


  离开前,我们发现边上的草地上有一块旧木条,保安说:“这木条就是墓葬里挖出来的,这两天累死累活的,就挖了几块烂木头。”但对考古专家而言,这“烂木头”可不寻常。


  由于保安的看守,难以靠近古墓区域,我们又绕过了一座小山,从山后爬到山顶,透过密密层层的树木, 看到了古墓的全貌。


  这座小山就是香山,墓区就在山脚。


  古墓的规模果然庞大,考古专家们在周围忙碌着。巨坑旁边,两个巨型挖土机仍在工作,正在挖出一条沟来,深约1.5米。是不是墓道,我们不能确定。


  【村民说法】


  此地风水好,曾在山上捡到过宝贝


  据了解,古墓所在的位置原属香山村,该村因山而得名。七年前,村民拆迁搬进了城。


  为何把这座小山称为香山,村民们说,因为这里是个风水宝地,所以“吃香”。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说的,死后也大多葬在山上。


  50多岁的村民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没搬迁的时候,他每天要到香山附近转悠。挖出古墓的地方原来也是个小山坡,村民们还在那里种庄稼,后来慢慢被整平了,周围造起了房子。


  沈先生说,他从小就听父辈讲过,在山上捡到过古代的宝贝,但那时他们胆子小,不敢拿。


  这样的传闻有多位村民听说过。他们分析,那些宝贝可能是当时盗墓者留下的。他们也怀疑,边上可能还有古墓。


  而另一种说法是,文革期间,这个古墓就遭破坏。“几十年前开垦农田的时候,移除了一些山包,这个墓葬也在当时遭到破坏。”当地一位郑大伯告诉记者。


  【专家分析】


  这是越国墓葬,不排除主人为王侯级别


  昨天,省文物专家从杭州赶到了古墓现场。记者联系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陈元甫,他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记者通过多方打探,通过可靠的知情人士,还是了解到关于古墓的一些最新情况。


  考古专家这样分析:


  越国时的墓葬,主人不排除王侯可能


  首先,目前看到的木板,是整个墓葬中木椁的底部。一般高规格的墓葬,都“有棺有椁”,也就是说,在放置尸体的木棺外部,还会有一个木椁,但可能已遭破坏。


  然后,根据封土的形状、墓道以及墓穴等特点判断,这是一个越国时期的高规格墓葬,具体时间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


  1998年考古发掘的绍兴印山大墓,是绍兴当地经正式考古发掘后发现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王侯墓。据专家推测,墓主人可能为越王勾践之父允常。


  那么,如今这个墓葬的主人是谁?他与印山大墓主人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专家认为,目前唯一可以下的判断只有——他是个贵族。但也有专家认为,从其规模规格来看,并不排除墓主人为王侯级别。


  曾遭盗掘,古墓目前未发现随葬品


  之所以很多追问还不能确定,是因为目前墓葬里发现的随葬品几乎为零。


  “比如说,如果出土铜剑、兵器,上面的铭文就可以成为判断的依据。”这位专家表示。


  但是,至昨天为止,墓葬内并未发现任何随葬品。这样高规格的墓葬,原本一定有随葬。但从现在情况看,墓葬除了曾被破坏之外,更遭受过历代盗墓。


  考古专家介绍,考古圈内都知道,长期以来,人杰地灵的绍兴,几乎“未有不发之墓”。也就是说,多数墓葬都遭遇过严重的盗掘。这并非是近几年来文物热之后的现象,而是“古已有之”,如今已难以追究。当年印山大墓发掘时,出土的文物也寥寥无几。


  同样,这一次的越国贵族墓,根据专家们的推测,早在历史上便遭遇过恶劣的盗掘。


  不过,考古发掘才刚刚开始,我们还可以期待的是,该墓葬是否可能有另外的器物陪葬坑?陪葬坑里会不会还留下一些信息?


  专家们还将进一步研究。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