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博物馆获文物"行医证" 筹备成立文物保护中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烟台市博物馆

即将在10月中旬正式开放的烟台市博物馆又迎来好消息,近日,烟台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了“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这标志着烟台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工作人员自学成“医”

本月20日,位于文化中心广场的市新博物馆开始全面试运行,试运行以来,博物馆每天都要迎来1200名左右的观众。“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不仅是展陈,最重要的是如何将文物保存下去,留给后代。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考古发掘,做历史研究。”市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李华杰表示。

为了配合新博物馆的开放,市博物馆花大力气整修库存文物,其中专门花费335万元将重点文物送到北京、南京、安徽和上海四地五家博物馆进行整修,此外,还邀请了一些专家来烟,在福建会馆的库房里现场修复了75件铜器、65件字画、200多件陶器以及170多件红木家具。“修复文物和治病救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行医证’,胡乱给文物治病就是胡来,所以我们只能请外面的专家来给咱们的文物看病。”李华杰说,“虽然是请外面的专家来修,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没有闲着。大家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全程给外面的师傅当帮手,而且总结笔记。其实大家是在学艺。我们不仅跟着请来的老师学艺,还三次派人外出学习最新的文物保护理论,回来后再组织其他人学习最新的理论。”

烟台博物馆人的努力和钻研引起了文物保护界的注意,细致、详实的文物修复报告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肯定,在进一步的考核中,市博物馆整体的专业技能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认可,并于近日授予烟台市博物馆“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

“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即将成立

“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是什么标准?“在此之前,山东省只有省博物馆拥有二级资质,其他各地博物馆都没有修复文物的资质。”李华杰告诉记者。

拥有“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又可以做什么?“以前我们没有‘行医证’,只能外出找医生或者请大夫进门,现在一些小病我们有资格自己修复了,而且外面也会邀请我们出去行医,也可以提升我们烟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李华杰说,“文物的属性特殊,比如字画,再好的东西每隔十几年都需要重新揭裱、清洗、消毒、修复、保护。”

国家文物局此次一共授予了包括烟台市博物馆在内的全国9家博物馆“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但是在具体项目中又有所不同。烟台市博物馆被批准拥有玉器、石器、陶器等15类文物的修复资质,涉及业务范围在全国拥有二级资质的博物馆里面是最多的。在国家文物局下发的文件中记者发现,刚刚晋升为一级修复资质的山东省博物馆拥有23类文物修复资格,而同样刚刚获得二级文物修复资质的青岛市博物馆则只被授权修复9种文物,烟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取得这项资质不容易,我们就要珍惜,好好利用。”李华杰说,“以前我们没具体涉及这方面的工作,现在要一下子全面开展起来也存在困难,比如场地、设备……慢慢都会好起来,万事起步难。”据李华杰介绍,市博物馆已经开始筹备成立“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即将在下月中旬举行开馆庆典的市博物馆不仅在硬件上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软件方面,工作人员也全力以赴的努力着。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