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可还隋炀帝公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隋炀帝自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便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之一,千余年来,铁案如山。最近,中国唐史学会原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戟携北大出版社推出新作《隋炀帝的真相》来到河西金陵图书馆新馆,做了一场题为《隋代的辉煌和隋炀帝的贡献》的讲座,为听众讲述一个不一样的隋炀帝,让听众对隋炀帝有了更多的了解,昨天,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再次肯定隋炀帝所作出的历史功绩,听闻扬州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博会,他表示大运河申遗也是世界还隋炀帝一个公道。

写书揭开“暴君”的真实面貌

扬州是一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城市,翻开扬州和中国历史,与大运河有着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其中不乏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巨商大贾、国际友人,他们对扬州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走向与进程产生巨大影响,隋炀帝就是其中之一。

自隋朝灭亡以来,末代君主隋炀帝便被盖棺论定,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度的昏君之一。可是,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隋唐历史的胡戟提及隋炀帝,言语中不免流露出敬佩。他从隋炀帝的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出发,考订史实,胡戟在《隋炀帝的真相》一书中,客观地考察与评价了隋炀帝的生平、功绩与过失,以期揭开这位“伟大的暴君”的真实面貌。

胡戟认为,隋炀帝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反映。但我们可不落前人的窠臼,重新研究隋炀帝,还他一个公道。”

隋炀帝开凿运河为巩固国家统一

在研究隋炀帝的这半个世纪里,胡戟也曾来过扬州多次,其中也多次参观隋炀帝陵。

胡戟认为,唐代魏征以及史学家司马光笔下的隋炀帝,夸大了其昏庸的程度,而磨灭了其历史贡献,魏征是反隋起家的,得手后就罗列了隋炀帝很多罪过。而司马光所著的正史是按照魏征的说法来写的。而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期间,史料上也没有记载有农民造反,因此,在胡戟看来,隋炀帝残暴、荒淫无度的形象都是源于市井传说而已。

古代交通没有当今便利,主要靠水路和陆路,隋炀帝开凿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的交通,巩固国家的统一,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都有意义。因此,胡戟表示,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将其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下。

几年时间内开凿大运河是隋朝奇迹

胡戟认为,隋炀帝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开凿大运河是隋朝的一个奇迹,因为这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隋炀帝不仅做到了,而且运河走向的设计至今还在使用。扬州的繁荣与大运河息息相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之后,扬州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位置更加重要,迎来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二个繁盛时期。

如今,大运河申遗已经进入倒计时,胡戟称,现在国内外专家都非常认可中国大运河的价值,当然,隋炀帝功不可没,“大运河申遗也是全世界还隋炀帝一个公道!”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