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辛亥印记:鼻烟壶上孙中山持军刀

  “画有孙中山图像的鼻烟壶、印有五色旗的订婚礼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发行的军用钞票……”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孙中山诞辰145年,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今天起举办“馆藏辛亥革命文物展”。从1万余件藏品中梳理出的240余件珍贵文物,带领人们从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寻觅辛亥革命的印记。其中,六成展品为首次公开亮相。

  辛亥革命在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中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从首饰、瓷杂件到喜联、订婚礼书……

  展厅中,一件画有孙中山图像的鼻烟壶很是吸引眼球。它做工精美,但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上面的孙中山形象与人们常见的不太一样,他微微发福且身穿戎装。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研究员郑朝平告诉记者,从背面的落款可以看出,鼻烟壶是1917年制作的。这一年,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百姓们为了庆贺特意制作了纪念版鼻烟壶,但负责画画的民间艺人或许没有见过孙中山,也没有看过他的照片,故而根据想象中北洋军官的形象进行创作。巧的是,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里藏有一张孙中山1917年穿戎装的照片,记者对比后发现,照片中的孙中山是双手持一把指挥刀,但在鼻烟壶上却是单手持指挥刀,且衣服上多了一幅斜挂的飘带。

  有趣的是,那个时候,即使是结婚,也充斥着辛亥革命的元素。比如,新娘坐的花轿轿衣,上面也绣着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图案;喜联的用纸也印有五族共和、共和万岁、平等自由等文字的暗纹。记者看到,在一本订婚礼书上,喜字上方竟也印有五色旗,而这本礼书的落款是193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早已统一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不得不说,辛亥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辛亥革命中,民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年,孙中山奔波海外,发行革命债券,筹资发动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政府为摆脱财政困境,或创设银行发行债券、货币,或加戳前清纸币而成军用票,以应燃眉之需。等到财政困境稍缓、社会经济秩序初定后,各地革命政府大多进行了军用票回收和债券兑换。

  “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出现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当时,军政费用尤为紧迫,遂由财政部担保发行,发行总额为500万元,以维持市面。后来,民国中央银行成立后开始收回,至1913年8月2日共收回4999839元,尚未回收的仅有161元,留存至今的则极为难得。本次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展出的这张是首度公开亮相,也是到目前为止面世的唯一一张。“中华民国军用钞票拾圆”则是辛亥革命上海军政府成立后,为筹集军需而成立的中华银行发行的。由于该票发行有地域性,加上在市面上流通只有半年多,这就使得票据存于当世的概率非常低,能够“健存”的更是凤毛麟角。

  本报记者 李婷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