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建古书院从走探开始
“让阳光照进老房子”活动广受关注,古书院征文比赛火热报名中
■阳光社区记者 邓毅富/文(图片由受访者杨华辉、林琳提供)
最近,越秀古书院群将复建,成了本土文化“狂热分子”们的最热话题,阳光社区发起“让阳光照进被遗忘的老房子”,也得到众多读者以报料、拍照、写稿等形式进行反馈。昨日,记者邀约了专家及多名读者一起,考察了何氏书室、庐江书院等古书院,发现长堤真光中学、越秀外国语学院等学校,都是由这些古书院发展而来。
【街坊走访】
何氏书室 只剩牌匾石碑
由于本土文化传播者杨华辉、高俊,以及中山大学博士林琳等人,事前都在微博上发帖介绍过越秀古书院情况,所以街坊们选择了几间比较集中的古书院去考察。
第一个考察点是位于仓边路南粤雅轩住宅区旁边的何氏书室,和位于仓边路梯云里22号的龙观书院。何氏书室只剩一块牌匾,以及一块上书“何惇叙堂界不許堆積糞草”的石碑。龙观书院情况也差不多,几个大字被前面的电线杆和飘晾的衣服挡住。书院内的老房子成为民居,已翻新的墙砖看不出丝毫的古韵古味,而绕到后墙,才发现有几块镶嵌在墙上的古碑。
走在这些古书院的遗迹区域里,记者看到聚星里,朝天坊、登云里,联珠坊等“星光熠熠”的街名,甚至巷名就叫做“儒良书院”。一直从事古书院文化研究的杨华辉说,这一带是古粤的番山、禺山,书院学宫众多。街坊们从沿路的青石板、老房子的红砂岩基座、废置的石柱等,也想象得到这里昔日书香缭绕的景象。
庐江书院 比陈家祠更老
我们考察的重点是位于北京路大小马站古书院群。据了解,这一带6处被拆的书院分别为关氏、平所、谢氏、赖氏、江都和三益书院,目前保存下来的书院有冠英、考亭、庐江、见大、周氏、曾氏等。
在一块“濂溪書院舊址”牌匾前,已经来过不只一次的中大博士林琳介绍道,濂溪书院是清代康熙年间,为纪念著名学者、《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所建。据史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元年,周敦颐(号濂溪)在广东为官,清廉爱民、功绩卓著,备受百姓称道。“真是难以置信,在北京路这片繁华的商业区,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书卷味和历史气息,让我们憧憬古书院昔日的辉煌。”而当街坊一行来到西湖路流水井29号的庐江书院时,大家更是兴奋。庐江书院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它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历史比著名的荔湾陈家祠还要久远。现在是北京街文化站、北京街考试博物馆、社区学堂等,将近二十块牌子无不说明了它已经起到了活化的功能:“承先赓雅韵,启后在书香。”
越秀部分现存书院一览表
书院名字 地址 现状
万木草堂(邱氏书室) 中山四路长兴里3 号 博物馆
豫章书院 长堤大马路348 号 长堤真光中学
简氏祖祠 盘福路98 号 越秀外国语学校
庐江书院(何家祠) 流水井29 号 曾为小学、幼儿园,北京街文化站
区家祠 中山四路芳草街48 号 旧为芳草街小学 文物保护单位
考亭书院 越秀区流水井35 号 民居
冠英家塾 越秀区流水井38 号 民居
见大书院 越秀区小马站21 号 民居
三槐书院 解放中路师好巷4 号 民居
峰峦书室 越秀区秉仁巷54 号 民居
道南书院 解放中路师好巷6 号 民居
青云书院 惠福东路389 号 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意见】
原汁原味复建 树碑立传推广
●钟木先(北京街文化站负责人):我是看着一些古书院被拆的,现在又迎来了它的复建,心情是复杂的。复建的关键是找回当年的材料,包括牌匾、砖石等。另外一定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和设计,回到始建时的原貌,这样做出来的才不是假古董。
●林琳(中山大学比较政治学博士):维护和修缮是必需的,应该以古复古,不能让老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还要大力宣传,做成与书院历史相关的博物馆,或者展示广州的老物件等。打出文化广州的历史品牌。
●杨华辉(古粤秀色教育网站创办人):越秀古书院的保护有喜有悲,喜的是许多书院已得到很好的修复,如长堤真光的豫章书院、越秀外国语学校的简氏祖祠……不仅复原了原貌,更得到了很好的活化。但是,也看到一些书院较为破败,被改建成“72家客房”,许多有艺术的构件残破。希望除复建书院群,活化成为博物馆、陈列馆、文化活动室外,还能把零散的书院遗迹如牌匾、碑石等原地保护,并立碑注明历史,以此激励莘莘学子,因为现在许多学校所在地,以前都是书院,一脉相传。
征集令
让阳光照进老房子寻找身边的古书院
如何让老房子能生存、受保护、能利用、可发展?从即日起,阳光社区发起“让阳光照进被遗忘的老房子”的活动,你可以报料、拍照、写稿,将你发现的认为有价值的老房子与大家分享。我们也将邀请专家们前去鉴定,并作报道推广。
阳光社区与古粤秀色本土教育网站(www.gyxs.net)联合举办“寻找身边的古书院”征文比赛,详情可进入以上网址查询,欢迎中小学生和广大街坊积极参与。
投稿邮箱:ygsqxkb@126.com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