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田山水:慢中风景(图)
邱才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一个艺术家成就,在于其作品所抵达的深度和广度。而深度与广度的可能与否,在最初的精神指向,即出发的精神原点时,就已基本确定,如品味与格调、师承与目标。这些也成为判断一个艺术家现在、过去和将来的重要指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此之谓也。
山水画家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创造可观、可居、可游的实体空间,更多的,是营造精神的安放与栖息之所。营造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释放、流露或宣泄,不一而足。
陈十田的方式是一种隐忍的释放。他用松而毛的线条,干而淡的墨色,推衍出一片悠远宁静的山水。勾勒简括,少用皴法。而山石肌理,多用云水渲染替代。山水结构,则多作或长或方的构图,稳定端凝,古意在焉。
显然,十田并没有取法任笔恣肆、湿墨淋漓的“写意”传统。明清以来,对于“文人画”的回顾或塑造中,倪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照。倪瓒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耳”之论,常被理解为以率意、迅疾之逸笔,写胸中超逸之气。其实倪瓒所谓,仅指墨竹而言,比照其墨竹与山水,不难辨其轩轾。即便是其“逸笔草草”的墨竹,其仅仅是“逸”而已?“收”的功夫隐然在焉。
“逸”有“逸笔”、“逸气”之分,也有“高逸”、“纵逸”之别。前者飘渺悠然,后者急促恣纵。既表现为氛围、意境等精神层面,也体现为动作、节奏和用力方式等具体操作层面。其中的核心,在于对“时间感”的理解。山水画,既在于营造精神世界的空间感,更在于呈现精神世界的时间感。而上述“古意”与“写意”,“高逸”与“纵逸”之间的“时间感”,自是不难判断。显然,十田的山水,呈现出的是一种“释放”的、“古意”的、“慢”的时间感。
“慢”其实是对待传统的一种的基本态度和方式。无论是鉴赏还是临习,都需要“慢”的方式,这样才有可能做到尽可能的细致深入。
“慢”,其实也是传统文人生活的基本特质。
应该说,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已经离“慢”的要义渐行渐远。“古意”与“涵养”,常常为“激情”和“宣泄”所挤迫。而与之俱来的,并不一定是真性情,而常常是伪激情,甚或滥情。
陈十田山水画中,松而毛的线条是元明以来传统,以倪瓒、王蒙为代表。干而淡的墨色,则以明末清初极一时之盛。至于空勾少皴之法,则为晋唐古意,早为赵孟頫大为推崇,至明末清初,几乎只有弘仁得其要义。而山水的或长或方结构,自宋荆关以来,只有龚贤、弘仁寥寥数人远接前贤而已。
十田在线条、墨法和结构的“古意”的传统追溯上很好地找到了相关的源点和节点。这使得他的作品,跟时风拉开了相当的距离,而渐渐地逼近古人。显然,这来源于他“慢”的行为方式,以及对传统中“慢”的要义的体悟和把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